茶香里的守护

在巴中市巴州区吊桥街的青石板路上,茶香悠悠飘散,“沁香茶坊”的店主陈鹏正向顾客介绍新到的茉莉花茶,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谁能想到,两年前,陈鹏的杂货店还是经营惨淡。从寂寂无闻到成为巴州的网红打卡地,这片茶香袅袅的小天地背后,离不开一位“守护人”——巴中市巴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王芬数年如一日的陪伴与帮扶。
初遇:困境中的一缕微光
2023年的陈鹏正处于人生低谷。彼时,他放弃了传承自父辈的制茶手艺,在街边开了一家杂货店,却因店铺位置偏僻、商品缺乏特色,生意始终冷冷清清。每月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这让陈鹏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就在陈鹏一筹莫展之际,王芬推开了那扇门。“王经理,我这店还有救吗?”陈鹏眼中的迷茫与不甘,让王芬心头一紧。干了17年零售客户服务工作的王芬一眼就看出了这家杂货店的症结:货架摆放杂乱无章,商品种类繁多却缺乏重点。
王芬没有多说客气话,而是直接动手。在商品结构方面,花了两天时间对店内所有商品进行盘点后,王芬建议根据周边消费群体特点,减少滞销日用品,增加当地特色产品。在店铺布局方面,王芬亲自上手,重新规划货架,将热门商品和主推商品摆放在显眼位置。在卷烟陈列方面,她运用“黄金视线陈列法”,让卷烟展示更具吸引力。
一点一点进行调整,1个月之后,小店人气果然回升。
王芬在陈鹏店里帮忙介绍产品。巴州区烟草专卖局供图
转型:特色经营之路
随着交流的深入,王芬得知陈鹏内心深处一直割舍不下制茶手艺。“与其在杂货店里苦苦挣扎,何不利用你的制茶手艺,走出一条特色经营之路呢。”王芬开始鼓励陈鹏转型开茶叶店。
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陈鹏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销售数据。市场上茶叶店不少,但主打传统手工制茶的店铺却寥寥无几,这更让他们坚信,传统制茶手艺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2024年,在王芬的全力支持下,陈鹏决定重拾制茶老本行。店铺筹备时,王芬忙前忙后,,对比不同地段的租金和人流量,寻找合适的店面;装修设计时,王芬提出结合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审美,让店铺既有古朴韵味,又不失时尚气息;缺少资金时,王芬主动联系相关银行,为他介绍创业扶持政策和低息贷款渠道。
陈鹏白天在店里制茶,晚上研究市场需求,周末就带着自制的茶叶到周边集市摆摊。王芬只要有空,就会到陈鹏的摊位“客串”讲解,向顾客介绍茶叶的特色和制作工艺。凭借着精湛的制茶技艺和优质的茶叶品质,陈鹏的茶叶渐渐有了口碑,不少茶客开始慕名而来。
王芬帮助陈鹏了解贷款政策。巴州区烟草专卖局供图
发展:香远益清之路
2025年,“沁香茶坊”正式开业,但挑战接踵而至:传统制茶工艺耗时费力,难以吸引年轻人学习,店铺的发展陷入瓶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提升店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了陈鹏急需解决的问题。
“制茶要讲究火候与温度,做生意也要顺应时代潮流。”王芬不仅主动当起“代言人”,带朋友来品茶,讲工艺、聊文化,还协助陈鹏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拍摄茶叶制作过程短视频,推广茶文化,打造个人品牌,让传统茶艺“轻”起来、年轻人“走进来”。
沁香茶坊就这样渐入佳境。陈鹏常感慨地说:“没有王经理,就没有今天的沁香茶坊。”
王芬带顾客品茶。巴州区烟草专卖局供图
王芬还在继续协助陈鹏拓展品牌边界、传递茶文化,也让更多如陈鹏一般的零售客户找到自己独特的“香韵”。
在巴州区的街头巷尾之间,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周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