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选择留在新龙,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

四川宜宾对口支援新龙县纪实

2025年09月22日13:5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的雪域高原上,一批又一批来自宜宾的支教教师带着对教育的赤诚与担当,从师资支援、硬件改善、机制创新到结对交流,全方位助力新龙县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让高原孩子共享教育发展红利。

支教队伍接力坚守 基础建设持续加码

“选择留在新龙,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这是来自宜宾的支教教师杨彬常说的一句话。自踏上新龙的土地,他已连续8年坚守在这里,不仅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还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深度,用爱心温暖孩子们的求学路。在新龙县的校园里,像杨彬这样的支教教师还有很多:三度援新的周绍辉,一次次攻克高原教学难题;李勇、彭措拉姆等教师,把宿舍当成“第二个家”。他们深夜为学生批改作业、疏导心理,用陪伴驱散孩子们的孤独。

援新教师和家长、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受访者供图

援新教师和家长、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受访者供图

自2012年起,宜宾市已累计选派7批共158名优秀教师赴新龙县支教。这些教师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面对高原艰苦的环境,他们毫无怨言,扎根教学一线。宜宾市第七批援新支教组更是扛起重担,承担起全县24个教学岗位,在两个学期39周的时间里,累计完成17549课时,实现教学“零缺位”。为确保帮扶工作持续发力,宜宾市建立了支教“接力机制”。在第七批援新支教组中,9人有两次援新经历,2人主动多次延期支教。

“以前上课,冬天教室里特别冷,现在有了新的教学楼,暖气很足,学习起来特别舒服。”新龙县中学学生扎西卓玛的话,道出了当地学校办学条件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宜宾市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持续投入。

在“十三五”期间,宜宾市投入援建资金2880万元,重点打造了新龙县中学宜新教学大楼、拉日马综合楼、一完小信息化中心等项目。崭新的教学楼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齐全的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的信息化教室。进入“十四五”时期,宜宾市再投8304万元,用于河口片区教师周转房、色威镇小学校舍改造、幼儿园扩建等工程。

援新教师为学生们辅导学习。受访者供图

援新教师为学生们辅导学习。受访者供图

从“输血”到“造血” 结对交流深化协作

“以前在教学中遇到难题,总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从和宜宾的老师结成‘师徒对子’,跟着他们听课、评课、做课题,我的教学能力提升了不少。”新龙县一名本地教师说,这是新龙县教育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新龙县教育的“自我造血”能力,第七批援新支教组大力推行“传帮带”模式,通过“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开展教学示范、听课评课、课题共研等活动。支教教师深入课堂,手把手指导本地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分享教学经验。据统计,支教组累计参与教研279次、听评课830节,举办示范课126节、送教送培134节,不仅帮助1267名学生补弱培优,更让本地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此外,宜宾市还积极打造“育梦新龙”名师工作室,由援新教师牵头,开展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新龙县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能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宜宾市已组织州县级骨干教师、科研骨干及学科专题培训24场次,帮助271名本地教师掌握信息化智能教学技能,为新龙县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援新教师走访慰问学生。受访者供图

援新教师走访慰问学生。受访者供图

在支教教师的努力下,新龙县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杨彬老师所带班级在2025学年州县统测中表现突出,多个班级学科成绩获全县第一,并斩获“单科合格奖”和“县级提升奖”,他本人也被评为“教学成绩突出教师”;黄伟老师担任新龙县中学女篮教练,带领球队在县运动会上夺得冠军,被评为“宜宾市优秀教师”;杨代鹏等11名支教教师获评“新龙县优秀支教教师”,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树立了援新教师的良好形象。

为拓展教育发展路径,宜宾还推动25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新龙县对应学校建立“校校结对”关系。通过开展学生“心连心”“手拉手”“我在内地有朋友”等活动,两地学生分享民族文化、交流学习经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同时,两地还通过19名校园长互访、教师交流、跟岗培训等形式,实现教育理念、资源和优势的互补。

“通过‘手拉手’活动,我认识了宜宾的小伙伴,我们经常分享学习心得和家乡的故事,感觉特别开心。”新龙县一完小学生洛绒曲珍说。

如今,在宜宾市的对口支援下,新龙县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硬件设施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综合发展和升学渠道持续拓展,“人民满意的教育”正逐步成为现实。(申宏、王成栋、张茂洁)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