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四川道孚:“开学第一课” 让非遗技艺进“课堂”

2025年09月02日09:3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学生们正在学习藏纸制作。汤启阳摄
学生们正在学习藏纸制作。汤启阳摄

近日,在四川省道孚县非遗工坊内,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开课,来自道孚中学和城关一小的75名学生沉浸于藏纸、酥油花、黑土陶等多项非遗技艺的体验之中,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家凑过来闻一闻,这纸是不是有股淡淡的药味?”在藏纸制作区,藏纸技艺老师龙青举起半干的藏纸,指尖抚过纸面纤维纹理。孩子们在身边讨论开来。龙青笑着说:“这是用草原上的狼毒花根做的,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不怕虫蛀、不褪色,能存上百年!”

操作台旁,处理好的狼毒花根茎透着韧劲,陶盆里的纸浆在水中轻轻浮动,几个孩子正跟着龙青学习搅拌,眼里亮着对技艺的好奇与向往。

而在制作区另一侧的唐卡绘画区,唐卡绘画老师土登巴绒正握着12岁男孩扎西的手,教他调配颜料。“手腕要稳,颜料要调得稠稀刚好,这样画在布上才均匀。”扎西专注地盯着画板,一朵格桑花的轮廓已渐渐清晰。同时,在工坊后区的黑土陶窑前,一场出窑仪式正在举行。窑门开启,热气蒸腾中,一件件黝黑发亮、纹样古朴的黑陶作品被逐一取出,引来孩子们阵阵惊叹。

“暑假结束前办这堂开学第一课,就是希望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心中种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道孚县工会主席所郎多吉介绍,占地29亩、建筑面积3915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的非遗工坊,不只是“陈列馆”,更是“课堂”——一楼的展销厅里,藏纸笔记本、唐卡纹样书签、黑土陶茶具等文创产品摆得满满当当,每件展品旁都贴着作品名称和创作者。为了拓展产品的售卖渠道,打造道孚县电商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平台,道孚的网红会时不时来做直播,向全国推广这些产品。二楼已经吸引唐卡、藏纸、土陶等13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常驻于此,他们的创作过程完全开放,让“看不见的技艺”变成“可触摸的传承”。

龙青回忆,早年由于藏纸制作工序繁琐(需经过晾晒、去皮、蒸煮、捶打等十多道工序),且收益有限,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学习这门技艺。如今,工坊不仅提供了优质的创作空间,还实现了技艺突破——让藏纸能够适配现代打印机,大幅拓宽了应用场景。

据统计,道孚非遗工坊建成以来,已开展青少年传承培训活动13场次,吸引300余名中青年参与,组建起藏纸、唐卡、黑土陶、马具制作4个传承小组,累计接待游客、群众及学生3000余人次。

道孚县文化广播和旅游局副局长罗绒尼玛介绍,该县已建成“非遗项目动态数据库”:70余项非遗,既有唐卡绘制、藏民居建造这样需要长期打磨的“高冷”技艺,也有花馍馍、青稞酒酿造这样融入日常生活的“烟火”手艺;同时,创新推出“非遗+民宿”模式,300余家经过星级评定的民居变身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可学唱山歌、制作花馍馍,部分点位还能体验青稞咖啡制作、唐卡绘画等项目,让非遗技艺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此次开学第一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藏纸、唐卡、黑土陶的基础技艺,更培育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之情。(朱虹、何晓红、实习生汤启阳)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