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老窖“智造” 1小时包装15000瓶酒

初秋的四川泸州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老窖池里依然热气腾腾。忙碌的生产线上,一瓶瓶美酒鱼贯而出,装瓶、装箱、打包,运往全国各地……
“目前,我们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一条流水线用工12到15个人,效率能达到15000瓶每小时。”泸州老窖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经理徐前景介绍,从包材、上料到整个物流分拣全过程,全部实现信息化调度。
徐前景自豪地表示,目前他们采用全数字化检测手段,内在杂质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微米级,检测准确度能达到99.9%。而这些技术大多都是自主创新,申报的专利已经超过40余项,有很多专利在行业内得到应用和推广。这些方面的长足进步,源自泸州老窖多年历史的深厚积淀,也来源于老窖人对新质生产力的用心追求。
近年来,泸州市大力推动“智改数转”工作进程,泸州老窖等企业因此有了新的发展。白酒自动化智能包装生产线上的快速流动,是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发展的形象化展示。
“目前,白酒产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动向,比如向着品质化、品牌化和原产地化发展。现在的消费趋势也向着年轻化、低度化和场景化的方向发展。”为应对新的形势,泸州老窖开启了智能化转变进程。
徐前景介绍,首先是要快速响应市场,在产品规模化生产、高效率生产、柔性化生产上达到这一要求;第二个是在品质化层面上,应用了大量的质量检测设备,对质量标准进行了提升,提高了产品的品质;第三个方面,工厂里应用了大量的AI技术,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转变。
2025年,是泸州老窖始创浓香白酒传统酿制技艺的第701年。这是泸州老窖新的一百年的开始,也是新的重要发展阶段的开始。如何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跟随时代的潮流变革发展?泸州老窖正积极探索。这也是整个白酒行业的共同课题——从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找到新的前进力量,用更好更对更适合的产品来创造老产业的新天地。
老窖不老,常变常新。老窖人不断追求着技术最好、品质最高、服务最佳,把“最”字作为奋斗目标,争取更好的发展前景。(张峰、李平、刘海天、赵祖乐、郭莹、实习生吕雯)
“中国第一窖”1573国宝窖池。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国宝窖池内,工人在劳动。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鲜花掩映的泸州老窖博物馆。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酒香天地,人间经历。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带着历史芳香的泸州老窖。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经典回顾,精致包装。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酒香融入文化香,游人研学乐未央。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