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1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 探讨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中国俗文化研究

2025年08月17日22:2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8月16日至17日,“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中国俗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日本广岛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敦煌藏经洞文献、石窟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及考古文化等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8月16日上午,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卓回顾了四川大学在敦煌学与俗文化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强调学校将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他指出,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先生领衔创建的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融汇雅俗、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俗文化研究的川大学派。他期待四川大学与各位专家携手共进,持续推动敦煌学、中国俗文化研究,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川大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教授指出,2025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诞生125周年,敦煌学研究从关注传统的四部典籍、藏外佛教文献、敦煌变文讲经文等俗文学作品,音韵学抄本,逐渐发展到考古、美术史、社会经济文书、法制文书、地域社会史、藏文于阗粟特回鹘等胡语文献。目前,我们应当对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各类资料做综合研究,也应当对其中的文献做分类的总体研究,编纂更为细致的写本、刻本目录,把藏经洞发现的文献与石窟寺结合起来做更加综合的研究。推进敦煌学新领域的开拓,并且为敦煌学之外的其他学术研究,提供“敦煌方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罗鹭回顾了川大中文学科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辉煌历史,重点介绍了姜亮夫、潘重规、任中敏、项楚四位学者对敦煌学的杰出贡献,并指出在未来的学科发展规划中,敦煌学仍将是川大文新学院最重要的和最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新时代敦煌学研究丛书(第一辑)》《传承与创新: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藏经洞敦煌艺术精品(大英博物馆)续编》《敦煌石窟写经生》首发仪式。

此次会议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不仅推动了学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也促进了国内外学者的深度交流。(谢丹)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