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赛场外,成都赛事经济加速跑

8月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盛大开幕。
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运会,成都迎来了来自1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赛为媒,成都推动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城市消费注入新动能,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赛事经济跑出“加速度”。
“加速度”,在成都春熙路商圈体现为一句赞叹:这真是太棒了!
“退税速度太快了。”来自瑞士的约翰·索格伦这次来成都旅行,是因为他的儿子参加了成都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赛事之余,他来到春熙路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的便利,让他惊呼服务的效率。
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8月12日下午,成都锦江区红星路广场志愿者服务小站,双语志愿者晏阳天忙着为国际游客、运动员提供语言服务和文化导览。1个小时内4批游客的到来,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晏阳天说,和约翰·索格伦一样,外国游客在购物后发现能直接办理退税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认为,这真是太棒了!在其他国家也经历过离境退税,但没有这么方便。”
赛事经济,服务的永远是参赛者和观赛者。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在哪里,服务就必须延伸到哪里。为全力确保离境退税顺畅高效,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联合重庆及四川相关市州税务部门,组建由42名双语志愿者组成的团队,进驻世运村、机场、世运会文化体验点位、赛事场馆等15个点位,实现“即买即退”服务高效落地。
此外,为优化国际旅客在蓉出行体验,世运会前,成都地铁还上线了银行卡刷卡过闸功能,境外游客可刷信用卡乘坐地铁出行,实现“秒速通行,快旅慢游”。
用成都世运会美国拔河运动员莉芙·威尔士的话说,那就是:成都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成都世运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成都,开启说走就走的“中国之旅”。据报道,开赛后近一周,出游目的地为成都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6倍,各地飞往成都的机票、酒店住宿以及景区门票预订热度持续增长。
世运会期间,成都顺势推出“票根优惠打卡地图3.0版”。“票根优惠”涵盖赛事、演出、展会、景区、博物馆等6大类46项,为参赛者和游客提供“逛、玩、吃、购、看”一站式体验。以此为纽带,成都推动赛事与文旅消费场景深度绑定。
“我们店参加了‘武侯仲夏消费月’活动,这些天陆续有游客带着世运会的门票来店里喝咖啡,客流量同比提升25%。”肖潇是“当归”咖啡馆的店长。这家原本“藏”在成都武侯区玉林社区小巷子里的咖啡馆,借着世运活动成功引流,“客流量提升后,店里新增了蛋糕品类,推出世运会票根专属优惠奶咖”。
热闹的“当归”咖啡馆。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推出‘赛事优惠’套餐后,辖区内商户的销售额平均增长有30%左右。”成都市玉林特色商业街区共发展联盟会长曹滢告诉记者,世运会期间,武侯区推出“全域促销”活动,鼓励区内商贸企业针对世运会观赛观众,在主题消费月的打折优惠基础上,实施凭票“折上折”优惠,还筹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为游客带来“运动过节,观赛度假”的全新体验。截至目前,活动已吸引市民、游客超万人,带动玉林街区消费突破百万元,并使该商业街成为观赛结束后必到打卡点。
对此,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票根经济’以高性价比的方式串联起不同领域的消费,能对跨场景消费有效刺激,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则表示,要让文旅“留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量”,城市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唯有不断提升内功,才能真正聚人气、促消费、兴市场。
香蕉攀岩西南首店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都市副市长许兴国介绍,以举办世运会为契机,成都全市打造了130个市民家门口的“世运空间”,吸引市民、游客参与体验跑酷、飞盘、攀岩、射箭等新潮运动。
“很多人知道攀岩是世运会项目后,立马感兴趣了。”香蕉攀岩成都环贸ICD店店长曾宇佳介绍,每天都有接近20个小朋友由家长带来体验,“试营业时单日接待的客流量最多超700人次,现在平均每天有300人。”
在陕西游客张文文心里,看世运游成都,是运动与美景、美食的相互成就,更是自己“说走就走”的充足理由:“大熊猫看了,霹雳舞看了,跑酷、攀岩体验了,就差一顿地道的麻辣火锅,这趟旅程就圆满了!”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以世运会为支点,正加速推动体育产业与城市经济的深度融合,向世界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