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眉山彭山:“暖新驿站”全方位赋能新就业群体

2025年08月12日16:53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清晨,仁和驿站前,外卖骑手张军熟练地将电动车电池插入铁塔换电桩,短短几秒,“能量”满格。“以前换电要跑大老远,现在驿站就有,太方便了!”他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街道这事儿,真办到我们心坎上了!”

在城市的脉搏中,像张军这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如同辛勤的“蜂鸟”,穿梭不息,支撑着城市的运转。然而,“休息难、充电难、归属感弱、发展路径窄”也曾是他们共同的困扰。观音街道敏锐洞察这些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决心超越“一张椅子”的简单关怀,打造全方位赋能矩阵,让奔忙的“城市蜂鸟”不仅跑得安心,更能飞得更高、更远。

“驿站如家”:触手可及的避风港湾

午后的热浪炙烤着街道。刚送完一波高峰订单的张军,熟门熟路地拐进仁和驿站。接杯水、充上电,在空调凉风中稍作喘息。“以前最怕中午,没处落脚,只能躲在树荫或商场角落,冬冷夏热,吃饭喝水都成问题。”他指着驿站内的设施感慨,“现在这里,歇脚、饮水、热饭、充电、看书一应俱全。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就像路上的家,是疲累时的避风港,让人心里特别踏实。

街道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建设驿站的初衷,“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他们流动性大、强度高,更需要一个像家一样的落脚点。仁和驿站就是要解决他们最基础的休憩补给需求,传递‘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城市温度,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

驿站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联结。酷暑时节,一份份防暑包、一瓶瓶冰镇水,通过“夏日送清凉”活动传递着城市的惦记。

“换电无忧”:15秒终结“里程焦虑”

电动车是骑手谋生的“双腿”,续航能力直接关乎生计。过去在仁和城邦等骑手密集区,充电难、换电远是核心痛点。街道党工委主动破题,精准对接铁塔公司资源。“深入调研发现,换电模式比充电更能高效解决骑手续航难题。”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积极协调场地、优化流程,推动铁塔公司在仁和驿站这一关键点位快速部署换电桩,实现“随到随换、即换即走”。

这一举措直击要害,赢得骑手广泛赞誉。“现在午高峰、晚高峰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电量不足了,15秒换好电池,抢单都更有底气!”张军跨上瞬间“满血复活”的电驴,信心满满地汇入车流。便捷高效的换电服务,彻底破解了困扰骑手已久的“里程焦虑”困局。

“十元暖胃”:爱心餐传递城市敬意

奔波劳碌,“吃饭难”、“吃好贵”是另一个现实难题。观音街道再推暖心举措:积极对接辖区知名餐饮企业“十八碗”、“二当家”等,推出专为外卖骑手定制的“十元爱心餐”。

“听说十块钱,就能吃上一荤一素的热乎饭菜,米饭管饱,水果饮料还随便吃?!”张军得知消息后,满脸惊喜与期待,“这太实惠了!比我们自己凑合强太多,营养有保障,关键省时省心!”

“‘十元爱心餐’是我们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的又一关键。”街道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严格挑选合作商家,把关食品安全与营养搭配,确保‘十块钱’吃到的是有温度、有品质、有保障的暖心餐。这不仅是一顿饭,更承载着城市对辛勤奔跑者的敬意与关怀,让他们在忙碌中也能找到暖胃又暖心的归属感。”街道将持续优化,力争覆盖更多商家和骑手。

“技能充电”:为“青春饭”铺就未来之路

除了解决当下困难,街道更着眼于骑手们的长远发展。在蔡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技能培训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筹备。

“送外卖是青春饭,谁不想趁年轻多学点本事,为将来铺路?”张军的话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当得知将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时,他充满期待:“听说有沟通技巧、安全知识,还有法律课和创业指导?这太好了!多学点本事,以后不管是继续干这行还是转行,心里都有底。”

“服务新就业群体,既要‘雪中送炭’,更要‘授人以渔’。”街道相关负责人阐释项目规划,“‘技能培训基地’是赋能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们将整合资源,围绕骑手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望,提供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心理疏导、创业指导等多维度培训。目标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职业通道,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让他们在这座城市不仅有活干,更有奔头、有希望。这是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群体都不能少’的基层实践。”

从仁和驿站的一杯水、一张椅到换电桩带来的安心便捷,从即将惠及骑手的“十元爱心餐”到“骑手课堂”描绘的发展蓝图,观音街道用一项项务实举措,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暖心巢”、铺就“成长路”。正如张军所说:“在这里跑单,感觉背后有支撑,未来有盼头,干活更有归属感了。”(黄娟)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