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升钟湖以“文旅+体育”模式促发展 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2025年08月11日14:2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钟灵毓秀的升钟湖,见证了南充市南部县“文旅+体育”的创新实践。依托升钟湖的旖旎风光和文化底蕴厚重,着力以“钓鱼文化”为灵魂,通过开发钓鱼运动区和文化体验项目,让升钟湖成为综合性旅游胜地。

“在升钟湖休闲度假和钓鱼,是人生一大享受。”近日,带着家人来到升钟湖游玩的西安游客王成明说,他们一家人感受升钟湖的湖光山色和人文之美,感慨不虚此行。

当下,在文旅融合与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升钟湖景区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步伐,围绕“一核一轴三片区”总体布局,实施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致力打造以旅游度假、滨水游乐、休闲垂钓、赛事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升钟湖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精准的发展策略,依托赛事活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旅+体育”发展之路,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产业的全面繁荣,更为发展山水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赛事经济正成为激活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赛事为引,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梦。

过去,升钟湖周边村民多以传统农业、渔业为生,收入渠道狭窄且不稳定。2009年,首届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成功举办,吸引了全球钓鱼爱好者纷至沓来,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需求大。南部县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模式,培育出97家独具升钟湖特色的渔家乐(农家乐),将湖岸村庄打造成特色民宿集群,以升水镇临江坪村作为例,从人均耕地不足的水库淹没村、移民村,转型发展为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的“网红打卡村”。

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南部积极组织培训,从餐饮卫生、客房服务到接待礼仪等方面,全面提升村民经营水平;投入3.2亿元修建环湖旅游公路,实现“户户通柏油路”、“点亮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管网等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数据显示,升钟湖周边农家乐、民宿数量从2010年的32家增长至2024年的387家,直接带动就业超5000人,涉旅农户年均增收超4.8万元。

赛事赋能,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县域经济全面开花。

截至目前,升钟湖举办十三届国际钓鱼大赛,赛事期间景区游客接待量骤增,仅2024年接待游客就超365万人次 。这是该县推动构建“旅游+特色产品”文旅发展模式,利用赛事“流量”变消费“留量”,将特色农产品转化旅游商品,拉动升钟湖有机鱼、“五黑一菌”、胡氏豆瓣等20余种名优旅游产品市场消费。赛事期间,升钟湖周边地区酒店、民宿等入住率达100%,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0%。

此外,升钟湖旅游业进一步火“出圈”,充分发挥“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县内各景区景点推出“赛事+旅游”联票,促进景区间客流共享,实现游客一次旅行多重体验。数据显示,2024年升钟湖赛事活动举办期间,八尔湖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120%,禹迹山景区收入增长85%。同时,赛事不仅吸引了渔具制造、户外运动装备等谁商家增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多行业协同发展,带动了南部经济多点开花,文旅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赛事助力,业态持续丰富,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钓鱼赛事的持续举办,推动升钟湖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也为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围绕钓鱼赛事,景区开发了一系列休闲农业、非遗体验、研学活动等项目,游客在享受垂钓乐趣之余,还能体验采摘有机果蔬、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文旅产业发展,高位规划先行。南部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近日,在南部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工作会上,南部提出“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多点支撑、全域联动”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即以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区,八尔湖景区、满福文旅新城为“两翼”,禹迹山大佛、长坪山红色盐乡、醴峰观等景区景点为重要支撑,构建县内、周边全域联动轴,将钓鱼文化、红色文化、状元文化作为“千年古县·山水南部”文化支撑,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持续擦亮“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文旅名片。(高林阳)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