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电迎峰保供 西南油气田为川渝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

8月5日14时45分,重庆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到3028万千瓦;21时22分,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攀升至7418.6万千瓦;同日,川渝两地纷纷刷新今夏以来第四次历史记录。据了解,7月以来,在持续40℃以上的高温炙烤下,川渝已投运的9座天然气发电项目正火力全开,全力发挥调峰作用。
在高温红色预警频发之际,作为顶峰兜底的“主力军”,天然气发电以其环保、高效、快速、灵活的特点,在川渝电力保供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气电崛起
调峰保供的“及时雨”
2025年夏季,川渝地区迎来气电项目集中投产高峰。7月25日,华电内江白马燃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2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7月31日,川投达州燃气电站二期项目3号机组成功并网;8月17日,重庆大唐江津气电即将点火投运。
“这些项目赶在用电高峰前投运,为国家电网注入强劲动能。”西南油气田市场开发部副主任谢汝君介绍。
截至目前,川渝地区在运行与规划建设气电项目共计16个,包含装机规模163万千瓦的2个存量气电以及14个“十四五”期间已核准新增的气电,总装机规模1665万千瓦,合计年用气量76.37~104.67亿立方米,日最大峰值用气量达7424万立方米/天。
西南油气田生产运行部一级主管李纪介绍,天然气发电的调峰价值在极端天气下尤为凸显。7月以来,川渝地区天然气发电单日供气量从224万立方米骤增至2200万立方米以上,西南油气田公司积极应对气电项目启停频繁、供气压力高、峰谷差大等运行特点,通过动态调整生产组织,精细优化管网气量调配,确保了峰值的稳定供应。
面对气电项目集中投产带来的用气激增,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提前布局资源筹措。2025年5月,该公司在达州一期、华能两江一期(二期)、永川、资阳、广元气电项目基础上,专题研究泸州、内江、巴中、达州二期、重庆大唐江津、重庆潼南等12个气电项目气源供应方案,并向总部积极争取资源支持。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席专家贺志明表示:“我们克服全国天然气资源趋紧的压力,优先保障川渝地区用气需求。目前,中国石油已为川渝地区10个气电项目落实2025-2026年合同年资源超32亿立方米。此外,预计今年10月即将投运的四川巴中气电和重庆潼南气电项目,年用气量2.5亿立方米也已纳入年度投产计划。”
“以‘让气于电’助力‘让电于民’。”西南油气田营销部副主任张友波这样说。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特别是世运会期间四川省电力稳定供应,西南油气田公司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提前逐一对接燃气电厂,全面摸排用气需求,7-9月按需向四川省燃气电厂紧急增供天然气6000万立方米,全力保障民生用电稳定,有力护航人民群众凉爽度夏。
融合创新
气水风光的“绿色交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川渝地区迎来气电项目集中投产高峰期并非一蹴而就。2021年以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就积极开展《川渝天然气发电规划布点及配套政策建议》《中石油推动川渝气电发展策略研究》《优化天然气供应与发电互济共保高效运行工作机制》等课题研究,探索川渝气电发展的资源保障及实施路径。
“水电看天吃饭,煤电转型受限,天然气发电成为最优解。”贺志明指出。与煤电相比,天然气发电具有启停灵活、建设周期短、碳排放低等优势。
据了解,该研究首次提出在川渝区域“西电东送”系统下,构建“气水风光协调运行”新模式;以及在国家“西电东送”系统下,构建“气水风光捆绑外送”新模式,实际上也为川渝地区气电项目落地扫清了政策障碍。
“我们随即建立气电专项工作机制,全过程支持项目立项、选址、供气方案制定。”从资阳、泸州到内江、广元等每个气电项目背后都有专业团队提供“一对一”服务。
“如今,这些成果已在实践中发挥作用。通过气水协调调峰运行优化方法,综合降低系统弃水机会损失与气电运行成本,实现负荷最优经济分配,进一步增强电网灵活性和互济能力。”谢汝君接着说。
“考虑到燃气电厂用气需求受国家电网和地方需求灵活调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保障民生发电,充分发挥气电顶峰兜底作用,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四川省燃气电厂采取了按月整体偏差结算的营销策略,电厂间能够根据其发电用气计划灵活调剂使用合同量,既能最大限度契合发电用气安排,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效避免产生偏差结算,助推其更好地为民生用电提供保障。”张友波就支持燃气电厂灵活顶峰发电补充说。
能源根基
500亿立方米的“内在底气”
此外,在气电稳定运行的背后,离不开、少不了西南油气田公司资源上产的坚实支撑。2025年,该公司锚定天然气年产量500亿立方米目标不断精进,将较2024年的447亿立方米实现跨越式增长。
贺志明介绍表示:“这一增长量相当于年增53亿立方米,是‘10年来保持年均近30亿立方米高速增长’基础上的再加速。”
数据统计,2024年,西南油气田在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三大领域持续发力,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500万吨。
在今年上半年,面对上产任务异常艰巨、异常天气频发等困难挑战,西南油气田全体干部员工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天然气产量、川渝地区销量、投产井数量分别同比增幅13%、8.4%、16%,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盐亭天然气处理厂、渡口河~七里北气田等战略工程落地见效;ZT1井、FS1井等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部署8个方面87项QHSE保障措施,风险防控扎实有力,高质量上产500亿胜利在即。
就在500亿加速上产以及气电迎峰保供的最前沿,西南油气田员工以“三艰精神”诠释着责任与担当。“2025年,我们的产量增速超过了50%,为了全力保供,我们天然气净化厂选择在夏季检修,员工在40℃高温环境下,面对60℃的管道依然坚持作业。”贺志明的话语间,无不透露出西油人肩扛的“担当”。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间,西南油气田在川渝地区累计销售天然气1273亿立方米,占产量的73%,其中2024年留存在川的天然气达239亿方,占四川省产量的82%。这种“就近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发挥能源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如今,川渝大地的能源版图上,一条条输气管网与特高压线路交织成网。西南油气田公司以日供超2000万方的天然气量,支撑着川渝地区10446万千瓦的用电负荷高峰。
随着2026年底川渝地区气电装机容量突破1665万千瓦,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发电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天然气与水风光电的融合创新,正为川渝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底气”。(房金、陈晓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