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党建红”赋能“产业绿” 眉山彭山悦园村万亩猕猴桃的致富密码

2025年05月09日16:3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悦园村万亩猕猴桃产地基地。主办方供图
悦园村万亩猕猴桃产地基地。主办方供图

孟夏时节,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悦园村的万亩猕猴桃基地生机盎然、嫩芽攀藤,修剪施肥的农忙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

近年来,悦园村积极探索“党建红”赋能“产业绿”的发展路径,通过支部领航、党员示范、品牌增效“三步走”战略,将猕猴桃产业打造为强村富民的“金色引擎”。

党建引领 组织力量激活发展动能

十多年前,悦园村还是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受限于经济效益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村民增收缓慢。2012年,原村党支部书记周留德调研发现,当地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应该适宜猕猴桃种植。于是,果断组织村“两委”赴陕西眉县、成都蒲江等猕猴桃产地多次调研论证后,决定以猕猴桃种植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

“项目启动初期,村民因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大多持观望心态、不愿意冒险。”周留德介绍。村党支部采取“党员干部先行示范”策略,成立党员技术攻坚小组,到外地学习嫁接、授粉等技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流转土地200亩,建成首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经过3年试验,2015年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亩均产值达传统作物5倍以上,初步验证产业转型可行性。

看到种植猕猴桃带来的可观收入,想参与种植猕猴桃的农户越来越多。2016年,悦园村通过“农民夜校”的方式,邀请专家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建立“联合党支部+合作社+种植户”联动机制,合作社统一提供农资、技术指导,党支部协调解决销售难题。目前,全村有110多户猕猴桃种植业主、72家家庭农场、3个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引进红阳等4个红心猕猴桃品种。

人才回流 “新农人”书写创业新篇

在谢家街道生态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书记向珊的果园里,一排排钢架大棚整齐排列,通过采用避雨栽培技术,有效规避了暴雨、倒春寒等极端天气对果树的影响,同时减少病虫害和肥料使用量,猕猴桃糖度提升1-2度,亩产稳定在1500公斤以上,果品优质率提升至90%。

向珊的另一身份是一名“新农人”,2017年她辞去高校教师工作,回乡承包170亩果园,开展猕猴桃高拉牵引、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试验,同时通过电商销售将猕猴桃卖至全国,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她牵头组建了“甜猕有你”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每年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协等力量,为村民讲授种植知识、提供电商培训。在她的带动下,谢家街道已吸引30余名返乡创业者投身猕猴桃产业,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生动局面。

此外,悦园村还创新推出“1+N”帮扶机制,每名党员技术骨干联系5户困难群众,从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到销售渠道全程指导。“我们坚持以农业专家带‘土专家’‘土专家’教农户,帮助困难群众110余名,就近务工1200余名,带动30余户果农转型线上销售,群众年均增收2万余元。”村党委书记李春华说。

产业升级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

近年来,悦园村聚力“三产融合”,深化“党建+电商+文旅”模式,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致富项目上、群众富在特色产业上,成功从贫困村蜕变为“一村一品示范村”。

村党委聚力品牌升级,打造“悦园红心”高端品牌,统一“悦园猕猴桃”质量标准,通过绿色认证、有机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红心猕猴桃品牌影响力。2024年,“悦园红心”高端品牌市场价达20元/斤,是普通品种的4倍。同时,建设小型气象站、冷链仓储中心、猕猴桃文化广场、观光步道等设施,举办猕猴桃采摘节、文化节等活动,开发猕猴桃果酱煎饼、猕猴桃果干等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延长了猕猴桃产业链、提升了猕猴桃附加值。

“悦园猕猴桃深受欢迎,一到猕猴桃成熟季节,很多游客前来采摘打卡,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悦园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关中说。如今,“悦园猕猴桃”已成为彭山区的一张亮丽名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品牌价值不断攀升。2024年,悦园猕猴桃品牌附加值达每亩5万元,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为果农带来丰厚收益。(王雷凤)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