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依托“物联网+生态链” 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

3月21日,晨光初绽,葫芦村的生态鱼塘泛起粼粼波光。身着工装的村民手持塑料容器,将饲料均匀抛撒入塘,瞬间引得万尾鲈鱼抢食——这是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生态鲈鱼规模化养殖基地的日常图景。这个依托“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现代化养殖项目,立足“青山绿水”的天然禀赋,正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养渔家”为核心, 驱动着当地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我们基地占地30亩,建有8个池口,总养殖水体8000多立方米,现在已经在全市建立起成熟的鲈鱼销售市场,每年3-10月,便是鲈鱼的销售旺季。” 据悉,池水长期保持在18-26摄氏度,冬暖夏凉,为鲈鱼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在养殖技术方面,则采用水资源再生能源循环利用处理模式,对原有水质进行菌类培育,将养殖池的污水通过排水系统排放到外部的池塘,经特殊处理方式将污水转化成适合鲈鱼养殖的“净水”,再通过系统回流到养殖池中,从而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近年来,葫芦村创新构建“村集体+公司+农户”协同发展机制,通过盘活闲置场地实施生态鲈鱼养殖项目。2025年投放8万尾鲈鱼苗,养殖产业初显成效,不仅使撂荒土地焕发产业活力,也让周边农户参与日常管护工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2小时生鲜经济圈’。”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二期22万尾鱼苗投放计划启动后,年产量将达9万公斤,产值突破400万元。基地将与川西肉制品产销中心对接,依托配套冷链物流设施,构建从鱼塘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这种“生态养殖+智慧农业+冷链物流”的闭环模式,预计可辐射带动对岩片区形成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通过基地示范养殖,辐射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养殖户致富“双赢”。
标准化鱼池与远山黛影相映成趣,勾勒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这个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创新实践,不仅激活了闲置资源,更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葫芦村正朝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这条跃动在青山绿水间的“鲈鱼经济带”,也将成为雨城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鲜活注脚。(记者 石雨川 蒋阳阳)
来源:北纬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