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基层联播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泸州市古蔺县关工委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

2025年01月08日19:46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4年12月28日,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浙江省丽水市电视台直播“在丽水·看中国”红色分享会。会上,泸州市古蔺县关工委“五老”王海清分享了“红军长征在古蔺”红色故事。会后,王海清还受邀到缙云县新建小学,作了“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专题报告。

古蔺是中央红军“入川第一县”,是全程见证四渡赤水的“唯一县”。90年来,古蔺人民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参加革命斗争、决胜脱贫攻坚、建成西部百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诗篇。古蔺县关工委因势利导,积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切实让广大青少年凝聚奋进力量。

“五老”宣讲,奠定传承基础

在“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壁画上,当年提着木桶协助红军战士写标语的小男孩车盛寅,现在已是99岁高龄。车老退休后坚持“红军故事天天讲”,一讲就是30年,“我现在讲不动了,但还想继续讲。”

在太平古镇长征街,有一位流留红军后代,他叫胡敬华,今年已是78岁。他和车老一样,也在自家院坝义务开办“红色讲堂”。“特别是每年暑假,来红色旅游的青少年特别多,我有时一天要讲五六场”。“到党校给干部讲、到学校给学生讲、到社区给群众讲,我几乎每天都在讲。”

这两位“古蔺县关工委特聘宣讲员”,曾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是青少年心中实实在在的“网红”。

多年来,古蔺县关工委把红色宣讲作为青少年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每年约为1000场次。仅2024年春季学期第一周,就有200多人次“五老”奔赴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讲”,10万余学子受教。长征精神报告团团长王海清是泸州市四渡赤水研究会副会长,他从古蔺讲到泸州,从四川讲到省外。“退休后的两年里,我受邀在川滇黔渝等地宣讲,至少也有30场。”在关工委的鼓励和指导下,千名“红领巾宣讲员”“团团宣讲员”,讲“二郎滩开仓分盐”“镇龙山奇兵奔袭”“长坝槽击落敌机”“白沙场红色告书”等本土红色故事,成为中小学校园又一道靓丽风景。

“五进”校园,筑牢传承堡垒

为助力“泸州南翼红色文化传承带”建设,让红色基因扎根更多青少年心中,从2022年起,古蔺县关工委会同县教体局,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红色宣讲、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红色歌舞、红色氛围“五进”校园活动。3年来,全县中小学积极落实行动,汲取精神力量。其中,实验小学的“红色校本课程建设”被列为省级重大课题、中城中学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获得省市教研专家赞赏、金兰高中的“启智砺德长征路”成为泸州十佳学校品牌之一……在“五进”活动中,茅溪中学张锡惠、马蹄小学胡在勋、建新学校任兴才等老教师悉心指导,成为学生红色传承的“知心帮手”。

2013年,在县关工委的努力争取下,古蔺建起6所“四渡赤水红军小学”,他们组织青少年重走长征路线、挖掘红色资源、参与老区建设……让“五进”活动进一步升华。其中,太平小学每年接受考察访问数十次、白沙小学“三色校园”建设独树一帜、古蔺二小的“梦舞台”成为不少同行效仿的标杆……2023年,在县关工委的牵头组织下,川滇黔赤水河流域8县(市)特殊教育学校签约组成“红色特教联盟”,务求“折翼天使”们更好自立自强。古蔺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邦永、县教体局关工委执行主任刘春文等资深教育工作者经常到学校调研指导,切实让“五进”走深走实。

多管齐下,夯实传承后劲

为了让传承工程更加深入,古蔺县关工委还组织青少年学党史国史、谈理想信念、重走长征路、军事夏令营等,多渠道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根植红色血脉。在中小学,县关工委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每学期做到“五个一”,即:讲一个红色故事、读一本红色书籍、唱一首红色歌曲、看一个红色景点、写一篇红色文章。十多年来,“五个一”依然势头不减。几乎每年,县关工委、县教体局联合举办红色主题征文、演讲、书画等竞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作品。皇华小学校长曾波说:“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没影响到学习成绩,反而促进他们珍惜当下美好时光、更加积极争取上进。”

在学校的阅览室,陈炯章、王小燕、罗正群等“五老”在指导阅读县关工委编印的《心灵的灯》《薪火耀蔺州》《画说四渡赤水》等红色教育读本;在岩桑沟兴桥(毛泽东入川第一桥)、黄荆红军树(红一军团途径地)、崔家祠堂(白沙会议旧址)等地,李传勇、李炳荣、张枝国等“五老”参与青少年红色研学旅行;在余泽端、陈绍清、邓叔明等老红军的故居,石明学、付德香、万其龙等“五老”在讲述当年长征的艰苦卓绝……为了用活红色资源、讲活红色故事、搞活红色教育,县关工委不遗余力,方式上做到多管齐下,效果上力争多点开花。(何平)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