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近年来,华蓥市禄市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形成“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丰硕发展成果。
红色引领聚人心
群众精神“富”起来
“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精神的真实写照。”7月1日,位于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的三红党建中心内,前来参观的游客刘灿有感而发。
凉水井村系开国中将毕占云将军故里,上川东地工委禄市特支、华蓥山起义女战士等曾经在这里战斗。近年来,禄市镇党委以“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红心向党”为指导,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先后建成“三点一中心”,即中共华蓥市委党校开国中将毕占云教学点、禄市特支教学点、华蓥山起义女战士教学点、三红党建中心红色教育基地,年接待省内外群众50万人次。凉水井村成为红色文化厚重、红色教学点集聚、红色教育浓厚的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为把握红色旅游的发展机遇,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房屋转让等,不仅创办了独具特色的民宿,还自主经营起了农家乐、日用品超市。如今的凉水井村,游人络绎不绝,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巧妙地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携手专业文化创意机构,精心研发了包括红色将军主题茶杯、创意折扇在内的10多款文创商品,不仅拓宽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还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此外,通过精心打造“花海凉水井”这一红色旅游品牌,该镇成功推出了超过20种特色农产品,将红色记忆植根于地方经济发展之中,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繁荣的双赢局面。
绿色发展惠民生
群众腰包“鼓”起来
在凉水井村集体经济企业——华蓥市花海凉水井饮用水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的机器正在稳步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进行清洗、灌装、贴标、包装等作业。
“从2022年建厂,我就在这里上班,主要负责搬运送货,现在我每月有4000多元工资。”凉水井村村民邹世乾满意地说道。
近年来,凉水井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2022年,凉水井村利用原废弃小学,改建成花海凉水井饮用水厂。“从2023年正式运营至今,水厂共销售桶装水20余万桶、瓶装水30余万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0余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清洪说。
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该镇党委坚持“组织建在产业上,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成立广安蜜梨产业党支部,构建“幸福蜜梨”片区大党委,探索形成“大党委+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农户”发展新模式,高标准建成广安蜜梨产区4.5万亩,创建全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3家,年产值2亿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花卉产业,种植花卉苗木5200亩,建设中国梨香花海乡村田园度假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禄市镇先后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镇、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四川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省级样板镇等称号。
多元融合促和谐
群众笑容“甜”起来
近日,禄市镇矛盾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在该镇走马岭村摸排出一起关于赡养老人的纠纷。
据了解,当事人周某的儿子因公牺牲后,因赡养问题与儿媳王某有矛盾。为妥善化解纠纷,禄市镇“言和堂”调解工作室牵头组织华蓥市政协、走马岭村干部、双方当事人、乡贤调解员,成立调解小组,在该工作室进行了“一站式”调解。
调解小组聚焦双方争议的核心,巧妙运用亲情的纽带作为桥梁介入该纠纷。同时,调解员从法律条文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法理,更融入了道德观念与伦理考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这个过程中,调解员鼓励双方当事人采取“设身处地”的思维方式,引导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审视问题。最终双方当事人终于打开心结,达成调解协议,王某现场支付了周某赡养费。
通过联动调解,让矛盾纠纷得以实质性化解,这只是禄市镇促进多元融合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该镇党委通过开展“万旗联心”工程,组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织密“镇党委+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党员”的网格体系。实行“1+N+N”多元调解机制,成立“言和堂”调解室,解决群众“微矛盾”,实现“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工作不断档,矛盾不上交”,2023年,信访案件较上年减少80%。同时,在华蓥市率先建成“安易办”便民服务平台,实现142个便民事项一站式办理,试点推广“清风华蓥·阳光三务”电视公开平台,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村级“三务”在阳光下运行。
“禄市镇党委紧扣全镇‘112233’总体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大做强广安蜜梨等特色产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接下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禄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东阁说道。(华蓥融媒 范青燕 陈林 实习生 余倩 广安日报记者 刘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