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构建党建引领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共同体”系列报道(八十一)

紧紧揪住帮扶方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甘孜州巴塘县3举措抓实中蜂特色产业“产才融合”

王凡
2024年07月02日17:0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甘孜州巴塘县深入贯彻省委关于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决策部署,紧扣产业富民主线,利用浙江淳安对口援建、省内结对帮扶等资源,以做大规模、做好研发、做优品牌为工作抓手,持续推动中蜂特色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加强主体培育,打造增收致富新格局

一是建立机制,整体推进。加强与国家、省、州科研单位,成都、淳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长期紧密合作,保持常态化互访互动,建立“1团”——专家服务团技术支撑、“1班”——工作专班持续推进、“1体系”——县乡(镇)村户层级服务体系筑牢基础、“1工程”——“养殖实用人才+产业致富带头人”工程示范带动、“1方式”——“大手连骨干拉小手”方式稳步扩展、“1模式”——“企业+合作社+大户+新发展农户”模式强化联带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促进政、院、企、户共同参与,整体推进,筑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与联农带农两大根基。

二是培育主体,强基固本。投入1260万元,建成昌波中蜂繁育基地、地巫中蜂养殖基地,培育蜂产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养蜂专业合作社26家、超50群(桶)养蜂大户30户,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化、规模化要求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养殖中蜂扶持力度,免费发放活框标准箱670箱,发放中蜂补贴30万元。当前,养殖规模达9060群(桶)、蜂农户数1145户、蜂蜜产量45吨/年。

三是打造品牌,带动增收。利用对口援建资源,积极参加农特产品推介会、展览会,与浙江省淳安县、成都市双流区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健全完善品牌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高原 江南·五彩藏乡”区域公共品牌,扩大“金上蜂蜜”“藏乡蜂蜜”注册商标市场影响力。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甘孜州蜂业管理站及多家高校帮助指导,今年年初,巴塘中蜂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禽遗传新资源鉴定,获得欧盟、美国标准化养殖认证,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蜂蜜销售价格从80元/斤提升至100元/斤,实现1145户蜂农户均增收7800余元。

强化智力支持,迈出质效提升新步伐

一是“送出去”学以致用。先后组织全县“三农”系统管理与技术人员、本土专业企业骨干、种养大户等群体180余名,到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千岛蜂园(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学习养殖实用技术与先进经验。

二是“请进来”提升技能。先后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蜂业专家,以及淳安、成都专业企业技术人才50余名,驻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通过采取一线与室内、定点与巡回、知识传授与实操实训、集中培训与一对一指导、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五个结合”模式,全县中蜂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能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共同建”谋篇布局。紧盯中蜂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扎实开展合作共建,加大“产才融合”力度。加快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每个基地至少培养引进1名相关产业人才,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发展良性互动,构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多面成群发展格局。

强化质量保证,谱写产业壮大新篇章

一是推动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本土支柱企业——阿可荣莫公司,成功引入“链主”企业——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推行养殖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过程有记录、产品有标识、上市有检测、质量可追溯“五有一可”标准化生产。聚力传统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从自产自销向专业化市场化转变发展路径,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加快巴塘中蜂四川省地方标准制定、申报。

二是深化利益共享。以增收为核心,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三社融合”,建立健全“政 府搭台+科技集成+公司带动+主体壮大+农户增收”利益共享运行机制,实现养殖规模、单位均产、收购价格、产值贡献、促农增收同步提升。预计到2027年,有机蜂蜜出口2吨/年、创汇5万美元/年,实现农特产品出口零突破。养殖规模1.7万群(桶),蜂蜜单位均产从10斤提升至20斤、总产量170吨,收购价从100元/斤提升至140元/斤、总产值4760万元。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