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构建党建引领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共同体”系列报道(七十三)

彝家茶香飘满山 生态且拖等您来

2024年05月11日18:1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孙水河中水,灵关古道茶。”崭新的沥青路串联起一个个农家小院,高高山坡上,绵延茶园里,满目绿意中,彝家妇女背着竹制的采茶篓分布其间,双手如“弹琴”般采下颗颗嫩芽。勾勒出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乡村幸福美景。

5月11日上午,凉山州喜德县且拖村举办了首届茶园采摘活动,活动现场人声鼎沸、亮点纷呈,趣味的采茶体验、特色的民俗表演、满山飘香的茶树,无不令游客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活动现场。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活动现场。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因地制宜谋产业,坚持高标准建设茶产业园区

且拖村位于喜德县东部,“且拖”在彝语中是“台地”“高地”的意思,距离县城7公里,老成昆线、孙水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总人口746户2723人,幅员面积23.33平方公里,地势整体南高北低,高山谷地结合,海拔1850至24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C,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为茶产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自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喜德县抢抓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在各级帮扶力量支持下,在且拖乡且拖村试点打造“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示范新村”,以“建园区、兴产业、稳增收、促振兴”为工作核心,结合且拖村实际,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引进茶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复垦撂荒地为主规模化种植茶树1240亩,让“茶园经济”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如期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奠定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茶体验。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采茶体验。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靶向发力促发展,有力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茶叶铺就致富路,茶韵飘香促振兴。一片小小的茶叶,把荒山变为茶山,把青山变为“金山”,生动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县委政府和东西部协作等帮扶单位把且拖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分两期投入进行了重点打造。其中,一期投入资金2300万元,重点打造人居环境、生态治理、微田园建设、民族团结、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产业发展等,目前已全面完工,并建成投运1240亩的茶叶产业园区和1个茶叶加工厂。

通过盘活利用老村支部活动室,完成了茶业加工厂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方面解决了以往茶业加工问题,另一方面增长了村集体经济收益。2023年以来,300余亩茶田每亩产值6000元左右,带动当地茶农增收10余万元;依托茶叶园区就近就业223人,实现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13375元。

茶香飘满山、村居旧貌换新颜。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茶香飘满山、村居旧貌换新颜。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当地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喜德县玛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以绿色、生态、有机为发展方向,建成高标准茶园1000余亩,目前主要生产红茶、白茶等;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昌学院农学院等高校建立科技服务联络机制,全力发展智慧农业。”茶园负责人唐小强介绍。

感恩奋进谱新篇,彝家儿女迈向幸福新生活

茶香飘满山、村居旧貌换新颜。近年来,且拖村立足“幸福喜德、生态且拖”发展定位,依托各级帮扶资源,着力打造田园稻香、半山茶香、处处果香的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示范村,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积极争取帮扶资金135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导村民种植茶树1240亩,引进企业投资建设露天有机蔬菜园300亩,指导当地各族群众开办农家乐2家,流转村民闲置住房改建成3家特色民宿。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29万元。

采茶体验。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采茶体验。喜德县委组织部供图

“且拖村将按照“幸福喜德、生态且拖”发展定位,发扬“感恩奋进、且拖不拖”的精神,整合资源力量,切实增强内生造血功能,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以“两带两园三区”为牵引,依托且拖村生态产业人文等优势,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一心一带一谷一村一园一环”(综合服务中心、孙水河生态修复带、梨花溪谷、彝汉民族团结村、有机茶生态种植园、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环),为喜德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竭的‘且拖力量’。”凉山州民政局选派喜德县且拖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怀表示。(布约金浩、阿丁木加)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