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改革创新观察>>资讯动态

积极探索公园城市丘区乡村表达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成都简阳市“三生三转”融合联动发展改革纪实

王凡
2023年11月07日15:04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简阳石钟镇幸福美好前锋村航拍图。简阳石钟镇人民政府供图
简阳石钟镇幸福美好前锋村航拍图。简阳石钟镇人民政府供图

“滴滴”随着一声短信声响起,王大爷拿着手机笑呵呵地说:“工资又到账了。”家住石钟镇前锋村9组的王永和,今年已经57岁了,每月都能按时收到一笔可观的工资收入。

近年来,简阳市积极探索公园城市丘区乡村表达,着力破解乡村土地零碎、村民居住分散、产业传统且收益不高等制约丘陵地区发展的普遍问题,以沱东生态农场重点片区为试点,按照一台地生产、二台地生活、三台地生态的“三生融合”空间布局和“户户并田块、社社并产业、村村并规模、镇镇并功能、片片并统筹”的改革理念,在射洪坝街道、禾丰镇等5个镇(街道)20个村(社区)开展“三生三转”融合联动发展改革,实现镇村联动、区域协同、组团发展,奋力打造沱东“天府粮仓”、丘区幸福乡村,像王大爷这样的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住得也越来越好。

“联动”强农业

“三产”联培育人产新动能,转化生产方式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以前看着土无人种、田无人耕,甚至很多水田、一台土都抛荒,心里那叫一个心痛,但村里人力缺乏,难以组织力量实现集体耕种。‘两项改革’后,三村合一村,村里地多了、力量强了,我们开始以集体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种植,这两年沱东生态农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种条件和基础配套更好了,我们19个村联合起来抱团发展,以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共同增收致富。”尤安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段作其说。

为改变窘状,2022年4月由平武镇尤安村牵头,协同连山村、协议村等5个镇(街道)的19个村,联合组建六联共兴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土地、农机、人力等资产资源,统一种子、化肥、品种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共建、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村级集体经济联动、融合发展新格局。2022年联盟公司整理低效果园地、撂荒地等闲置土地6700亩,公司通过实施采购、播种、管理、收获、烘干、仓储、销售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生产成本平均降低35%,销售价格提高15%,有效地节约成本、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益。2022年19个村共获得集体经济产业联盟分红约1140万元,其中2个村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2023年,联盟预计将实现村集体收入4000余万元。

六联共兴公司以全产业链思维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弯道超车”。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正以“三品一标”建设推动一产品质提升,以强链延链完善功能设施实现一二产联动。

目前,全市成立了3个联盟公司,加快推进“2+8”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简州大耳羊现代农业园区、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等建设,实施以农业装备为引领的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良种良法良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同步配套建设农机中心、烘干仓储中心、育秧育苗工厂、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性设施。2022年,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提升至72.2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6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7.93万亩、产量达38.03万吨,播面和产量均列成都市第一位。

“聚焦”美农村

“三化”提升人居新环境,转变生活方式

“土地整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生态修复是实实在在惠民工程。”禾丰镇连山村党委书记陈奇介绍,连山村已启动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环线建设、桃产业品质提升等重点项目22个。

近年来,连山村持续推进“中国桃花源”现代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围绕晚白桃文化打造“桃李连山”林盘,培育连山村3A级林盘景区,形成山林田居相融的丘区特色风貌,连山村不仅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获评2022年度“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更成为了全国第五个、西南地区首个“全国乡村振兴观察点”。

农场乡村宜居水平有效提升,绘就了丘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沱东生态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能、公服配套提质、土地整理、生态修复、特色林盘保护等五大工程,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引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五美庭院”打造服务乡村全域振兴,推动乡村环境美与生态优、产业强、村容净同频共振。

立足丘区地理环境、居民生活方式、传统风俗文化等特征,人性化设计聚居点户型,实现从生活空间到产业空间的转化;景观化改造居住环境,打造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相间有序、布局有致的新村风貌;精准化配套公服设施,打造乡村3个15分钟公服圈。截止到2022年12月底,全市新(改、扩)建县乡村道196公里,新建农村供水管网424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村通燃气率分别达72%、83.16%,镇(村)养老机构覆盖率达80%,功能更完善、环境更靓丽、乡风更文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铺展开来。

“融合”富农民

“三生”构建人地新关系,转换生态价值

农场积极推广“农业+”“林盘+”“公路+”等模式,营造“莲舍源味”“耕读书院”等一批乡村消费新场景,2023年首届赏花季累计接待游客113.09万人次,带动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连山村、尤安村等20个村坚持串点成线、片区联动,跨镇村行政边界联合打造串田园、串林盘、串景区的乡村振兴示范环线,营造农商文旅融合消费场景,2022年接待游客40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000万元。

石钟镇前锋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模式,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农民增收渠道,真正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石钟镇前锋村党委书记周明介绍,村上依托林盘打造了前锋喜柿、前锋石味、望山茶社等12个特色消费场景,引进简阳汇东文旅、原香餐饮有限公司、楠庭家宴前小桔柴火鸡、原香归朝民宿、前锋喜柿、金石联盟等商家入驻,通过“集体经济+”模式,组织村民务工创收。村民可从土地租金、务工和分红三方面获得收益,形成“土地流转有租金、参与务工有薪金、集体经济有股金”的多元化收入模式。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69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2万元。

在秋日的阳光里,走在乡间的院坝、地头,青丘绕田、宅缀丘下、山水相映,村道两边盛开着黄色的木春菊,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装饰精美的茶社、书店、花店、咖啡店、艺术馆、火锅店、超市坐落其间,一个个幸福故事还将继续讲述……这幸福的背后,是简阳市根据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林则林原则,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变大田”,实现生产空间成片连线;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乡村聚散为整、提质扩容;以“公路+”“林盘+”激活乡村消费场景,推动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生动映照。

如今的沱东生态农场,人地关系新赋能、人产关系新构建、人居环境新绘景,宜居宜业的“青丘原野,在简阳”的大美乡村形态逐渐绘就,满足市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城市后花园悄然成型。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