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1所医科大学+67所三级甲等医院”构建医教协同共同体 加速“医学生”到“医生”蜕变

2023年11月06日11:06 |
小字号

经历医学院校教育的毕业生只是医生的“半成品”,确保合格医学人才走向临床岗位才是关键。作为一所医科大学,加强“医”和“教”两个系统的协同,构建二者的联动机制,是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多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通过实践,探索了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的实施路径,较好地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和培养质量同质化的问题。

通过多年医教协同实践探索,西南医科大学实践育人成效进一步彰显。学校毕业生每年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2021年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四个赛道均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获奖。7次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西南西北片区特等奖1次、一等奖6次,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在全国140余所参赛医学院校中,该校是连续6届进入全国总决赛的9所学校之一。

67所三级甲等医院 构建学校医教协同共同体

西南医科大学办学已有72年的历史,实际上,从建校开始,学校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与实习中就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早些时候,我们的生源少,因此直属附属医院就可以完成。”西南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郑小莉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宜宾第一、第二医院、自贡第四医院成为学校实习医院。随后,成都、内江、资阳、乐山等地医院相继加入。至此,学校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群初具规模。

2000年起,随着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群不断拓展。基地群以学校为中心,向川渝地区20个地市州辐射。

西南医科大学与教学医院的合作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很多医院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也会主动和我们联系,希望成为教学医院。”对于这样的双向选择,郑小莉解释道,以前,对于一所好医院的定义,可能停留在只要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医生看病水平高的阶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逐渐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好医院,其可持续的发展实际上应该是医教研一体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的加盟,学校医教协同共同体业已形成并发展壮大,汇聚了67所三级甲等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实习医院53所,形成以三级甲等医院为核心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群,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保障。

建立异域同质管理机制 保障教学质量同质化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医院,在为学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有力的实践保障的同时,又带来了如何保证各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的同质化问题。

在郑小莉看来,医教协同,就要做到医教为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而共同努力,注重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密切合作。这需要明确医学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职能,将教学建设纳入医学院校整体规划进行统筹,加强医院在教育教学、临床实践等方面管理,激发医院协同育人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实现教学基地同质化建设。

“今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17名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基地实习的学子,考研初试过线率100%,初试平均成绩365.9分。最终,16人成功上岸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1人拒绝复试调剂,拟明年再战。”郑小莉举例道,学校这17名考研学子正是多年来医教协同育人成果的一个缩影。

那么,推进学校附属医院与基地医院之间人才培养质量的同质化,加强“医”和“教”两个系统的协同,构建二者的联动机制,西南医科大学具体是如何做的?

“我们探索建立了‘五统一、六专项’的异域同质管理机制。”西南医科大学分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何涛介绍,“五统一”指院校间的统一的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教学内容、教师遴选资格、考核评价。

“六专项”,则是指学校每年开展的六个专项活动,即:通过集中授课、教学查房示范、临床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临床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集中召开全校临床教学工作会;常态化选派专家前往各临床教学基地开展临床教学基地检查与巡回教学;定期开展临床教学基地评估;开展实习生临床技能竞赛与OSCE考试;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常态化的教学比赛。

近年来,学校还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质量同质化提升机制,通过“虚拟教研室+远程教学中心”,开展学校、附属医院与教学医院之间的异域同步教研活动。另外,近年来学校与直属附属医院、基地医院之间建立了医教研全面合作关系,通过共同设立联合科学基金,协助基地医院科研能力提升;遴选临床基地医院医师为兼职研究生导师,开展联合研究生培养;建立学科对口帮扶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助推了基地医院在教学、科研、医疗、学科、管理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与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

何涛说,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各基地医院的一体化管理,为其教学质量同质化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70余年来,西南医大的校友遍布各地市州医院。“据统计,在地市州医疗机构中约有40%的骨干人员是我校校友,”何涛说,校友们对母校的认同感以及为培养下一代医学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得他们成为所在医院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成为维系和促进学校和直属附属医院、基地医院医教协同共同体发展的情感纽带,这种渗透于共同体中的情感粘合剂,使得共同体的氛围和谐而友善,进而为医教协同共同体的运行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生态。

促进“医教研”协同 引领教学医院高质量发展

教学医院在培养一批又一批医学人才,医学人才也在“反哺”教学医院的发展进步。

22年前,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形成合作,成为其教学医院。谈及最初与学校的互动,医院副院长张润峰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此前,医院曾有患者患上其他疾病,医院不得已将患者转移到其他地方治疗。老一辈的院领导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强医院其他专科能力,很快,医院主动联系上学校,于2001年7月挂牌成为学校教学医院。

张润峰介绍,在学校的支持下,医院实现了本科生在理论教学、实习教学方面的培养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共同培养了本科理论教学学生200余人、实习生2500余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250余人,护士规范化培训人数100余人,培养硕士研究生43人。

除了培养人才,医院也在持续留住人才,并通过人才促进医院的发展。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院已共计录用学校250余名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99人(其中20人是协同培养的研究生留院工作),均已成长为医院教学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通过人才培养及引进,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推动了医院的学科建设,目前该院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市级重点学(专)科37个。近年来,医院还完成教改课题立项13 项,科研立项共1200余项,SCI文章90余篇,发表核心论文220余篇。 医院也逐步从单一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发展成为一所以脑系和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

在张润峰看来,这些年来,医院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牢牢地吸引了一大批临床医学人才和科研人才,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建立了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机制。“有了优秀的医生、优秀的科研人员,才会有高质量的诊疗、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不断突破的科研成果。”(徐庆)

来源:封面新闻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