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卡艺术之乡”146幅红色唐卡首次“集中亮相”

人民网成都7月14日电 (记者 王波)7月13日,四川省炉霍县新文博中心正式开馆。作为“大地欢歌”2023年炉霍望果民俗文化活动的组成之一,炉霍文博馆内开设了“ 红军光辉照耀的炉霍——炉霍县‘红色非遗’郎卡杰唐卡艺术展”,向世人展现传统非遗与特色文化的全新表达。146幅红色唐卡的首次“集中亮相”,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而炉霍则是被文化部授予的“中国唐卡艺术之乡”。这里诞生了被誉为“神变画师”的郎卡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流派,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郎卡杰唐卡作为独特的唐卡艺术流派,凭借其灵活多变的构图、丰富艳丽的色彩、精妙绝伦的人物和景物造型以及集众家之长、融会贯通的艺术品质,在种类繁多的唐卡艺术流派中独树一帜,深受世人的青睐。
该艺术展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属于炉霍的“独家记忆”和亮点展出。作品包括5个系列共146幅“红色非遗”唐卡,把国家级非遗项目郎卡杰传统绘画技艺与炉霍红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展现了炉霍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创造新生活、奋进新时代的壮丽景象,彰显出炉霍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突显了炉霍文化艺术家的责任担当、人文情怀与艺术追求。
“跨越时空中的红色故事”(红军长征在炉霍)系列唐卡:撷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红军长征在炉霍的历史素材,分追寻红军足迹、民族政策的光辉实践、藏乡军民情谊、炉霍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援、赓续红色血脉五个板块进行创绘。
“涅槃重生中的红色支柱”(炉霍抗震救灾纪实)系列唐卡:以自1973年炉霍大地震50年以来,炉霍儿女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为主线,图文并茂地展现炉霍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承红军长征精神,军民团结抗震救灾,在地震废墟上感恩奋进、重建家园、共奔小康。
“亘古妙音里的红色期盼”(炉霍山歌词画)系列唐卡: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霍尔民间歌谣《亘古妙音》中撷取富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民歌,融入地域民俗文化创作,表现炉霍人民对红军精神的赓续传承,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强烈渴盼。
“山川风物间的红色映象”(炉霍风物志)系列唐卡:融入省内“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采用国家级非遗项目郎卡杰唐卡形式,百科全书式展现炉霍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人文地理等,再现“红炉之地”的秀美风光和人文情怀。
“天空装扮者的红色追梦”(郎卡杰传承故事)系列唐卡:以唐卡发展史为序,以郎卡杰唐卡艺术传承为表现重点,反映郎卡杰唐卡的源起、传承与创新。用以普及唐卡艺术,推介郎卡杰唐卡在党中央的重视和民族文化保护政策下传承创新的重大成果,提升郎卡杰唐卡绘画的不朽艺术魅力,承载“天空装扮者的红色追梦”情结,达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目的。
该系列唐卡于2020年开始策划实施,整个创绘以“镌刻在唐卡中的红色记忆”为主线,运用“红色资源+非遗技艺”相融合的创作模式,并邀请了中国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绘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拉孟作为艺术指导,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郎卡杰唐卡非遗传承人泽仁洛布担任主创画师。
拉孟介绍,此次创绘的唐卡内容为红军长征在炉霍的近半年当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以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革命领袖为主要创作人物。创作这些题材,是为了不忘初心,感恩红军、感恩革命先烈为今天的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炉霍本地人,泽仁洛布几度热泪盈眶。他表示,此次创绘所展现的“红色故事”都是烙印在炉霍人心中的真实经历,执笔绘出的都是对红军、对党永不磨灭的感恩之情。
此外,本展馆还展陈了炉霍郎卡杰传承人用国家级非遗郎卡杰技艺绘制的“红星照耀雪域”巨幅唐卡。此幅唐卡长6.45米,生动地展示了红军长征在甘孜州15个县的重要事迹。
该艺术展是炉霍县牢记关于“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嘱托,贯彻落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炉霍段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以坚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结合自身优势率先以“红色+非遗”模式,启动实施的“用红色非遗讲述红色故事”独特文化作品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