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再相逢 摩诃池公园本周五面向公众开放
摩诃池遗址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如今,跨越千年时光,摩诃池再现成都 青羊融媒供图
“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杭州有西湖,武汉有东湖,南京有玄武湖,济南有大明湖,成都曾经也有自己的城市湖泊——摩诃池。唐代诗人杜甫、武元衡曾泛舟摩诃池,留下如斯诗句,引发世人对摩诃池的无限遐想。
从本周五开始,天府文化公园核心区重要项目之一——摩诃池公园即将面向公众开放了!拂去千年的面纱,让我们一起走进摩诃池的前世今生。
忆往昔 摩诃池上浪漫泛舟
公元589年,隋统一全国,隋文帝杨坚将他的第四子杨秀封为蜀王,镇守成都。雄心勃勃的杨秀将成都城的面积扩张了将近一倍,并把自己的宫殿建在了原来的郡守府旧址之上。
建城自然需要取土,杨秀的取土地渐渐形成了一片湖泊,覆盖了东华门遗址的大片区域。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片湖泊也渐成成都一景,被命名为“摩诃池”。
摩诃池建成之初,依靠贮蓄天然雨水。唐代,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并与摩诃池连通;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河(禁河),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汇入摩诃池,连接解玉溪,至城东汇入油子河(府河)——从而构筑了成都城市水利设施完整的河湖水系,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与盎然生机。
地处成都城市最中心的摩诃池,从隋代起逐渐成了成都最繁华浪漫的所在,杨秀在湖畔修建了散花楼,用以游宴取乐。到了唐代,李白在成都写下了《登锦城散花楼》,记录下了摩诃池畔的胜景。此后文人墨客、士族百姓都将此处当成了外出游玩的首选。
五代十国后,前蜀皇帝王建修建新皇宫时,将摩诃池纳入宫苑,改名龙跃池。王衍继位后扩建皇宫,为龙跃池注入活水,改名为宣华池,环池修筑宫殿、亭台楼阁,其范围广达十里。
后蜀孟昶更将湖面由500亩扩成1000亩,作为前蜀和后蜀的皇家池苑。摩诃池迎来了它的极盛时期:春水碧蓝映天、秋水澄澈似镜、夏日荷风摇曳、冬日霜雪飘飞……无怪花蕊夫人在《宫词》中赞道:“长似江南好风景”“水心楼殿盛蓬莱”。
摩诃池一共存在了1000多年的时间。公元1371年,朱元璋之子朱椿封蜀王,蜀王府就建在前后蜀的王宫旧址之上,摩诃池被填平大半,成为蜀王宫的一部分;而剩下部分,则在修缮后,收纳进了蜀王府的后花园。
看今朝 历史公园承载千年文化
即将在本周五开放的摩诃池一期项目公园位于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西御河沿街以南,占地面积约6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1亩。走在公园里,公园的路灯、凳子处处都是细节,就连井盖都“暗藏玄机”。
“我们脚下的游步道采用定制青砖及古法工艺,对唐代的步道进行了复原,走在上面仿佛有穿越千年之感。”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园里的井盖表面也复制了唐代砖雕莲花纹,坐凳融入唐代考古的瓦当纹和美人靠等元素,就连庭院灯和路灯的样式都提取唐代古画里宫灯的意象。”
据悉,陆游在成都宦游居住期间,就曾写下了《摩诃池》一诗:“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游览摩诃池公园,会依次看到柳桡台、摩诃挹翠、信步花道、摩诃池演变、宫墙遗址展示、白果苑等景点。在植被的选择上,项目也提取了唐宋诗歌对摩诃池的描写,以红绿色为基调,种植了海棠等植被,待到2024年春天,市民朋友就能亲临现场,体验诗句中“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的古风意境。
围绕摩诃池湖区及周边景观的建设,项目尽可能将水面扩至最大,并通过造景的手法、形成弯曲有致的水岸线,以期带给游客以层次丰富、步移景异之感。如今,刚形成的湖面睡莲已经开花了,几只蜻蜓在睡莲边打转。“为确保水质清澈,充满生机,池内还构建了水生态系统,后续会投入鱼虾贝壳之类,让局部的生态环境得到提升。”(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