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快推进文明殡葬改革 打造集中治丧新场景

时值一年春草绿,又逢清明祭扫时。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成都市民政局倡议广大市民绿色祭祀、文明祭祀、安全祭祀。
据了解,传统治丧多在小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缅怀与追思中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一些市民在街道、小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抛洒、焚烧祭祀用品,也有以家庭为单位无序的棚架式设灵,焚香、烧纸、坝坝宴、坝坝棋牌等群体聚集式“打丧火”(四川方言),这种传统“打丧火”弊端甚多。
当前,成都市正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让城市变美,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殡葬改革、推行集中治丧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治丧中心的建设,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丧葬礼仪中的文明精华,还应发挥着传承孝道、维系社会关系等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
成都市民政局积极推动全市殡葬改革,推进集中治丧,在落地性建设上,扶持、建立了以恩礼会为代表的集中治丧示范中心。
走进成都市青羊区集中治丧示范点位长松寺·恩礼会,映入眼帘的场景与传统治丧场景截然不同。270度环型影厅电子屏可以播放逝者生平等,司仪通过诗歌、文字结合影画的方式对逝者进行怀念,再加上鲜花、绿植、柔和的灯光共同构建了庄重而温馨的恩礼仪式,为殡葬移风易俗引领了新方向。
“这里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市民常先生介绍,面对亲人突然离世,还未消化悲痛,就要处理亲人的身后事,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经朋友介绍,他选择了长松寺·恩礼会。周到的服务和新颖的方式,既给亲人一个有爱有礼的深情缅怀,也给自己一个圆满的心灵慰藉。
“我们在集中治丧场所建立之前,考察、走访了国内外众多集中治丧场所,融合多方优势,并根据成都自身特色和民俗习惯,开创性地建立了礼厅治丧新模式,以星级酒店式标准建设,软硬件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成都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松寺公墓总经理李崇禄介绍,“恩礼会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是全国首家,也是成都首家位于中心城区的楼宇式集中治丧中心。”
据了解,集中治丧场所的一大难点就在于环境和位置,既要便于群众治丧,又要不扰民,同时还要绿色、环保。长松寺·恩礼会建立在临街的独立楼宇,与周边居民区、商业区保持空间距离,楼宇内外装有隔音装置,设有茶咖室、餐厅、停车场、中央空调、电梯等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舒适治丧场景。
成都市青羊区集中治丧示范点位,温馨舒适的治丧环境,融入殡葬移风易俗,践行视频追思、鲜花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实现从实地、实物祭扫到精神祭扫传承的转变。通过集中治丧模式探索实践,引导形成绿色、生态、环保、文明的殡葬新风尚。
殡葬改革是党和国家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都在积极相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同时,推行集中治丧建设上也提出了相应规划,成都市绿色殡葬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要求:“建成较为完善的集中治丧服务体系,消除居民小区搭棚治丧乱象,提升城市面貌和宜居品质”。成都市政府还根据实际,在公益性、便民性原则的指导下,由市民政局等9部门于2021年9月印发了以集中治丧为主要策略的《成都市社区集中治丧场所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加强社区集中治丧管理,规范社区集中治丧活动,完善全市集中治丧服务体系,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
成都如何做好下一步集中治丧工作?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日前在青羊区考察时提出,要在便民服务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民服务;要在组织形式上下功夫,突出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殡葬的仪式感;要在深耕善治上下功夫,聚焦社会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在环境打造上下功夫,围绕“三去”,做好文化传承;要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合理布局全市礼厅式治丧点,研究制定殡葬行业规范管理办法;要在管好用好上下功夫,抓好行业风险防控,制定防范应对措施。(朱虹、实习生吴舒婷)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