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台摄制!央视2023开年重磅纪录片《青城山—都江堰》:走进山与堰的传奇 每一帧都是东方智慧

一道堰,利在千秋,造就天府之国。一座山,幽甲天下,蕴藏人间智慧。1月11日,备受关注的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青城山—都江堰》正式播出,宏大的述事,壮观绝美的画面,流畅准确的解说,从青城山到都江堰,镜头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展示了东方智慧之美。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国家文化记忆和传承” 中国的世界遗产记录传播项目中的电视项目,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对中国当前所有世界遗产进行的整体盘点和系统梳理。
该系列纪录片之《青城山—都江堰》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摄制,历时一年完成,分为《拜水古堰千秋名》《问道青城天下幽》上、下两集。以讲故事的方式,由点及面,全方位多角度讲述都江堰、青城山的保护与传承,充分阐发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独一无二的深厚文化底蕴、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上集围绕都江堰的科学构成、建造过程、管理维护、拓展及影响,全方位展示该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彰显都江堰作为中华水文明集大成者的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下集则聚焦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由来、内容、传承、保护、交流,由点及面、层层铺陈,突出“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探寻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的来龙去脉,以及青城山-都江堰相生相伴、相得益彰的东方智慧。
节目上线以来,CCTV-4、央视频、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封面新闻、锦观、红星、看度新闻、神鸟知讯、听堂FM等中央省市新媒体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宣传稿件170余条,点击量1140万余次,央视频累计观看量530万余人次,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影视文艺频道、公共频道及看度新闻APP、神鸟知讯APP同步播出,社会反响强烈,我们设置的微博话题#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阅读量100万余次,网友纷纷点赞转发。
“该纪录片,为培植新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明,孕育新的城市希望,提供有益借鉴。”
“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范例和启示。”
“这部片子很让人意外,很惊艳。”
随便挑出一个镜头都是美到窒息,更是在细节处凸显着天府文化的底蕴。《青城山—都江堰》播出后一直好评不断。王海兵、谭继和、彭邦本、赵文桥、王平国在内的众多纪录片导演、学者也纷纷为它点赞站台。
谭继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
新的希望就在历史的密码里。让我们通过该纪录片,揭开历史的密码,挖掘历史的财富,为这一世界遗产的守正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为培植新的城市生活和城市文明,孕育新的城市希望,提供有益借鉴。
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长):
纪录片沉浸式展现了李冰创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以实事求是、乘势利导的科学思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伦理,无坝引水、永葆生态的工程典范,定期岁修、天道酬勤的制度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范例和启示。精品佳作,很不错。
赵文桥(都江堰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
一山青天下、一堰名古今。这次的拍摄,包括航拍的技术,成像的效果,还有取景的角度啊,我觉得整体的画面感都做的很好。
王平国(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纪录片《世界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将带你“幽”会博大精深的青城山,“堰”遇浩荡奔流的都江堰。这部片子很让人意外,很惊艳。
李远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述事格局宏大,画面壮观绝美,解说流畅准确,删减恰当有节,一部可以传播世界的上乘影视作品。
谭平(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
天府之国,源自神山圣水的滋养,让我们在诗情画意中,与祖宗的智慧和情感融为一体,感受天人合一的美妙,体验万物并育的温暖。
梁碧波(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
该片科学准确地考证了都江堰和青城山的相关典籍和文物,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等多角度讲述了都江堰青城山的由来和之所以成为世界遗产的种种高光之处。立意高远,视野广阔,摄影考究,剪辑流畅,制作精良,不仅完成了叙事,而且赋予全片美丽的意蕴,表现出团队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的尊敬。
王海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部片子很不错,很有文化品位,画面很大气、很美,这种片子很不好拍,都江堰拍的很多了,青城山不太好挖掘,看得出来是花了很多功夫,整体上是很不错的。
来源:神鸟知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