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成都世乒赛蓉耀世界

【我们的2022】
“Fight(拼搏)!Fight(拼搏)!Fight(拼搏)!”9月30月,DJ时矛敲响了第一个电音音符,顿时,激越高亢的曲调一路从北京冬奥会越空而来,响彻成都世乒赛赛场,通过中央电视台的4K高清直播,冲击着全球10亿观众的视觉听觉!此时,这首风靡全球的劲曲不再属于哪一个创作者,它属于成都!它属于世界!全球与小小银球一起舞动!两个月过去了,在2022年底奋勇冲刺的成都,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Fight(拼搏)》的鼓点经久不落,节奏仍然强劲。
这节奏 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在中国举行的又一项国际顶级赛事,成都世乒赛因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的盛赞而誉满乒坛。她在第一时间发表感言:“成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一流现代赛事场馆的打造和运行,到境外参赛人员的高效入境通关,再到闭环内酒店入住离开……这项国际体育赛事运转中所展示的速度,以及速度后面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周全考虑,所体现的匠人精神的精密衔接,让职业生涯见证过无数次重大国际比赛的索林,也不禁慨叹,这是一场可以载入世乒赛历史的重要赛事。
9月29日开幕式结束后,仅用了一晚时间,成都世乒赛的运维场馆就从表演场地变成比赛场地,球台、灯光、音响、转播机位、地胶,还有埋在地胶下的电路、网路等纷繁复杂的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这样的“换装”速度堪称“变脸”,震惊了国际乒联,此前他们举办的世界性比赛,从来没有哪一场把表演场馆和比赛场馆放在同一个地方,因为速度上无法实现。“这是全新的体验,成都创造了第一次。”在这次世乒赛上,成都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旋转门的烘托出场,一部手机全览成都世乒赛事,世乒赛历史上首次使用4K超高清进行制作和播出……
这温度 带给世界美好记忆
10月9日闭幕式当晚,现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自发唱起了《成都》,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包含了无可言说的温暖与眷恋:
那是运动员接受采访区一块快速竖起的挡板,在隔开流动的冷空气同时,也把体贴和细心围在了运动员身边;
那是参赛人员文化休闲街区一枚鲜红的中国结,当它在工作人员的手指间快速编织成形,满载的不仅是祝福与祈运,更传递着成都厚重和兼收并蓄的文化底色;
那是各国运动员离别时频频的回顾与未涌出的泪水,即使在推特上点赞了, 在相机里储存了,在行李里塞满了,好像能够“带回家的成都”还远远不够。成都的每一股温暖,都在这座城市交付的真心之中,体贴之中,服务之中。
顶级赛事往往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接待能力、组织能力和运营能力,也衡量着一座城市的开阔眼光、国际视野和高远格局。作为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里程碑,世乒赛团体赛的成功举行,在全球的见证下,完成了对成都各项能力和魄力的一次全方位测试,而成都,在这次大考中也从容地交出了高分答卷。
这奔跑 成都一路加速度
世乒赛余音绕梁。这次比赛再次令成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全球化等诸多方面的显著影响力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后续纷至沓来的国际赛事,给这座城市带来更多动感活力加持。11月20日,成都又成功地鸣哨2022年马拉松比赛。城市奔跑着,向着迎面而来的大运会、汤尤杯、世运会……
在不间断地奔跑中,成都不仅推动城市迈向世界瞩目的一个个高光时刻,也集结了丰厚的资产回馈市民。迎接了世界顶级赛事检验的高新体育中心,被国际乒联主席索林评价为“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好的场馆。”而这个最好的场馆,在赛后迅速投入到服务成都市民的休闲运动生活中。此外,包括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一大批优质场馆,也投入到了为市民的服务当中。
2022年,我市“三城三都”建设持续发力,着力构建一处处对标世界一流城市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持续抓好文体场馆设施惠民开放,用多彩文化“点亮”群众幸福生活。2022年初,成都为筹备大运会而新建、改建的49处体育场馆全部投入使用,纷纷成为城市文体新地标,全市人均体育场面积从2018年的1.83平方米增加到2.17平方米。
站在东安湖火炬塔上俯瞰成都,这强劲的城市脉搏深沉而稳健。
眼下正值年底收官冲刺、力争明年“开门红”的重要机遇期。12月19日,为推进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成都正式发布了《成都市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以及关于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800亿元……建设全国体育产业发展高地。
按照世界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机构的共识,去年国际体育消费市场收入同比增加了约70%,且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是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以世乒赛作为接入口,成都正身处这蓬勃发展的潮流之中。以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并超过地方生产总值2%以上为目标,彰显了成都的城市雄心。
成都将体育的活力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以赛事流量撬动投资消费增量,变高水平赛事的影响力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风起之地,御风前行。
新闻回顾
成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这个美丽的球场里,你们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如此说道。2022年9月26日至10月9日,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成都在高新体育中心多功能馆举行,来自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60支乒乓球队会聚蓉城,共同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专业的乒乓盛宴,得到国际乒联、参赛各方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这场国际体育赛事全面展示了一个拥抱世界的成都。赛事呈现精彩圆满,绿色、低碳、科技的理念贯穿始终,赛事转播覆盖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电视观众达到创纪录的10亿人次,市场开发成果也创历届之最。服务保障贴心周到,让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成都的热情和温度。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世乒赛团体赛的成功举办,充分释放了体育赛事在点燃全民参与激情、提升国际影响力、带动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一幅幸福成都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专家声音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
体育赛事为成都增加了灵动性
“体育赛事的活跃为这座城市增加了更多的灵动性,包括树立一个城市的国际品牌。”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大都市都具有非常独特的或者是品质非常高的体育赛事,世界体育名城伦敦也好,“双奥之城”北京也好,都是如此。
成都的下一步需要举办更多的具有国际品牌价值的体育赛事,而这些赛事又要植根于广大老百姓中间。从成都的生活体育现状来看,老百姓身边的15分钟生活圈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但是怎么样把这些设施用好,把它真正变成我们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榜样起到带头作用。
成都是一座具有深厚体育传统和体育基因的城市,相信以政府的产业规划为引领,以国际体育赛事为助力,以全民休闲体育消费为抓手,成都向前的步伐将更快更稳。(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宏 陈浩 王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