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旅游>>乐游四川

全方位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云游”大熊猫国家公园 见证“人退猫进”

2022年12月09日09:15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云游”大熊猫国家公园 见证“人退猫进”

  近年来,随着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方面,四川也拿出了“四川方案”。2021年10月12日,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这不仅是我国首次以单一物种名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更是一个被“伞护”的生态家园。2.7万平方公里的“公园”范围内,得到保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

  一年过去了,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大熊猫栖息地,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2022年12月8日,“生物多样性之美”网络主题活动暨国家公园媒体行在四川以“云发布”的形式启动。让我们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带大家一起“云游”大熊猫国家公园,看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405个

  成都片区埋设桩体405个

  确界定标让公园管理更规范

  “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请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80余公里外的崇州市文井江镇鸡冠山村,蓝底白字的提示牌下,一块醒目的界桩立在路旁。

  确界定标,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规范公园管理、落实严格保护、强化分区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印发文件,宣布正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打桩定标工作,而成都管理分局的这项工作去年就已在崇州片区开启。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4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35平方公里。

  通过界碑、界桩、电子围栏和公共表示识别系统等保护设施,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按照管理目标、用途及管控强度,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

  截至目前,成都片区埋设桩体超过400个,其中界碑17个,界桩315个,区桩71个。崇州片区碑桩已于2021年12月完成埋设并通过预验收,都江堰、彭州、大邑片区预计将在本月完成桩体埋设。

  6个

  建成6个人工洞穴

  为大熊猫提供“庇护所”

  一只成年大熊猫独自出现在人工饮水点附近,时而趴在水池边喝水,时而仰卧在草地上嬉戏玩耍。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对红外线相机进行数据采集整理时发现,安装在龙池小草坡海拔2600米的两台红外线相机,同一天多次拍到野生大熊猫的身影。

  近年来,随着栖息地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大熊猫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监控镜头里。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成都管理分局不断加强所属片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家园。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了大熊猫野外产仔人工洞穴建设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为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提供野外繁育场所,尤其是在大雪覆盖的冬季,人工洞穴更是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所。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站长朱大海介绍:“我们共修建了6个人工洞穴,希望大熊猫产仔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洞穴。”

  人工洞穴设置一年后,工作人员对附近红外相机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发现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在人工洞穴内活动频繁,已完全接受了人工洞穴。红外相机先后监测到大熊猫、四川羚牛、川金丝猴、林麝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造访人工洞穴。

  野生动物对人工洞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繁育庇护条件不足的问题。

  1.3亿元

  成都片区推出野生动物肇事保险

  第一年的保额达1.3亿元

  南岳社区是都江堰市龙池镇最偏远的社区之一,共有居民340户,有56户居民常年居住在深山中,王昌全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本来想上山去收点蜂蜜的,结果走近一看,现场一片狼藉,有近20个蜂箱完全损坏。”王昌全回忆道,“可能是黑熊把蜂蜜给吃了。”其实类似的场景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他的蜂箱每年都会受到至少两次猴子或者黑熊的“光顾”。

  但是这一次与以前不同,王昌全想起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为大家购买的“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拿出“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理赔须知卡”,卡片上详细说明了报案流程、拍照取证要求以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按规定上报后,很快王昌全就收到了赔付3240元,所有操作流程均通过手机完成。

  为化解野生动物肇事危害带来的矛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推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野生动物肇事保险”,为成都片区内的居民和游客提供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保障时间从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第一年的投保金额为60万元,保额达1.3亿元。

  王昌全是该保险生效以来的第一位理赔对象。“有了保险兜底,我们农户会更加安心,还会主动担当起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他说。

  60人

  成立共建共管委员会

  60名居民化身熊猫“守护者”

  “今年之内,我们要让大熊猫文化走廊落地,以全域旅游推动云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雪山下的熊猫村。”2022年3月18日,大熊猫国家公园云华村共建共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云华村召开。

  为了更好地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引导原住民参与生态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以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都江堰市龙池镇飞虹社区为试点,率先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管护总站参与、村(社区)两委牵头、村民为主体、公益组织协作、学研企赋能的共建共管委员会。搭建社区共商共建共管平台,创新村民自治管理模式。

  通过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试点项目,2022年至今各总站聘请原住民60人,签订巡护监测协议,组建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队,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护监测。

  从原住民到熊猫“守护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新身份、开展工作,2022年2月至3月,都江堰片区、彭州片区、崇州片区、大邑片区还针对巡护监测队员开展了巡护监测培训,教大家如何识别野外痕迹、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并在野外进行GPS使用、红外线相机安装、野外植物识别等技能实操。

  34座

  34座小水电站关停

  飞瀑奇观再现西岭雪山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十余条飞瀑犹如一条条珍珠项链点缀于山间。

  “太不容易了,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小飞水瀑布。”曾泽军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副站长,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长达20年,他也成为了大熊猫家园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见证者”。

  2021年,为夯实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本底,还原国家公园“原真性”,四川多部门共同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实施方案》,成都片区陆续开展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目前,成都片区36个小水电站退出计划当中,已有34座小水电站正式退出。

  伴随着小水电站的关停,山上一些消失的景观再现,落差300多米的大飞水瀑布,落差150米、宽度达60至70米的小飞水瀑布,曾经的涓涓细流变成了湍湍急流。

  伴随着消失数十年的“千年飞瀑”胜景重现西岭雪山,大邑这座雪山小城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大邑生态底色更亮,游客越来越多。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像这样“人退猫进”的例子发生在四川的许多乡村。水电站、煤矿、木材厂被关停,村民放下了赖以生存的锯子、铁铲,一脸愁容下山,却又在大熊猫和生态越来越好带来的新商机里展露笑颜。而在这一退一进之间,一幅关于生物多样性之美的画卷正在四川的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