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一小学这样上:挖回几百斤泥土,泥塑长江全景

2022年12月09日09:22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一小学这样上:挖回几百斤泥土,泥塑长江全景

  如果要完整地讲述长江,这个知识量有多大呢?比较形象的一个类比是:1983年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话说长江》,拍了25集;2006年的《再说长江》,拍了33集。

  的确,从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峰西南侧,到干流一路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最终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千米的长江,可以串联的知识点实在太多。

  因此,如果要让小学生理解“长江”,以及长江相关的地形地貌、长江发挥的作用等,是个不小的挑战。

  怎么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形象地理解长江?成都锦江区东蜀华育小学的师生们,把近500斤泥土拉进教室,以泥塑的形式重现长江,并在校园内实现了“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的风采和气概。

  师生挖回500斤泥土 生动再现中国第一大河

  在东蜀华育小学校园里,大课间是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在这个时间段内,学校一直鼓励学生以大地为画布,以石头为画册,把喜欢的、学习的、创作的全都展示在校园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了在校内形成学习交流的氛围,学校还专门为学生们确定了周三上午的课间为校园公共展示时间,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兴趣成果。

  在上周的校园公共展示时间,六年级一班决定,在大课间展示他们的兴趣学习成果——《长江》。但问题是,长江全长6000多公里,横跨三级地形,还有那么多支流蜿蜒,如何展示更为直观呢?28名同学在和老师商量之后,决定用泥土重塑长江原景。

  师生们共同动手,从学校附近的农庄拉回了近500斤泥土,分组合作,从一级阶梯到二级阶梯再到三级阶梯,搬砖、抬泥,从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开始,自西向东,一路“重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重庆岭谷、江汉平原等地形地貌,将6000多公里的长江,浓缩成了一个5米的泥塑作品。

  并且,这个泥塑作品完成后,学生们还亲手从“长江源”倒水,然后看着长江之水一路奔腾,孩子们情不自禁再一次唱响了《长江之歌》,伴随着缓缓的歌声,看到水流的变化,从高原到平地,从湍急到舒缓,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深刻理解了“你从雪山走来”的从容,还感受到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

  家乡地理

  从成都走向世界

  组织此次展示活动的六年级一班美术老师刘老师说,长江地形复杂多样,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城市众多,

  但理解这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实难度并不小。因此,希望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更深刻、更清晰地感知长江为何被誉为中国母亲河。

  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检查哪些“地势”过高,哪些“距离”过远,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最终在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同时,也对长江沿岸乃至整个中国地形都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据了解,此次课堂展示,其实是学校的地理课“家乡地理”中的一个部分。学校从四年级开始有相应的地理课程,让同学们从画班级地图开始,再扩大到校园、城市、国家、世界等。

  因为长江也流经四川,所以这堂课上还着重为孩子们讲解了四川在中国的位置、地形地貌等,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诸如成都平原为什么被称作天府之国等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泥塑过程中,同学们连西高东低的中国地形也生动还原了出来。刘老师说,在上“可爱的四川”家乡地理课的时候,就讲到了一级阶梯,二级阶梯等地形地貌。孩子们在做长江泥塑的时候,自西向东,哪些是高原,哪些是山地,哪些是平原,他们已经有概念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美术老师也会辅助孩子们,比如下面垫石头来抬高地形,用以表现山脉。

  整个过程大约2个小时就做好了,两节课的时间。同学们分工合作,每个同学都要加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最难理解的是水电站的建设,包括其建设的必要性、选址的原因、发挥的作用等等。但老师们都表示,“不着急,让孩子们慢慢去理解。”最让刘老师激动的画面是,“当长江水从唐古拉山奔涌而下时,孩子们在现场自发唱起了《长江之歌》,那种油然而生的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太让人感动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樊英

(责编:袁菡苓、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