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助力“幸福城”提质增效

成都市新都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引领党外代表人士与党委政府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广泛、更深入、更精准地参与到“幸福城”的建设中。
建优智库,为居民发展献智献力
充分发挥统战统筹协调作用,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在“幸福城”建设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加强理论武装。通过“党建+统战”的学习交流平台,结合“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4项主题教育活动,分层分类组织全区600余名党外代表人士开展学习研讨,为“幸福城”建设筑牢了理论基础。
强化队伍建设。将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党外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界别特色和专业特长,在“幸福城”建设工作的各个领域逐步落实政治安排,让他们将自身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幸福城”建设的“智力贡献”。
提高资政实效。围绕“幸福城”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组织党外代表人士深入农、商、文、旅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2篇、提交人大政协议案提案3篇,桂东社区社会治理、运动小镇、音乐小镇等涉及“幸福城”建设的4个方面的意见纳入区委主要领导批交办事项和区政府重大项目,推进“金点子”落地结出“金果子”。
发展经济,促进居民增收增产
引领党外代表人士发挥好界别优势,立足于扶持特色文旅产业帮助居民增收增产。
盘活特色小镇。充分利用党外代表人士联系经济、文化、建设、网络等界别专业人才的优势,通过他们引才、引智、引资,积极参与到“农业+体育”的尖峰运动小镇、“音乐+足球”的斑竹园音乐小镇、“火锅+熊猫”的“天府沸腾小镇”等八大特色产业的建设规划和运营策划中,为盘活特色小镇带来“新村民、新智慧、新资金”,促进文旅连片经济的快速成势,合力推动“一村富”向“村村富”的转变。
盘活特色产业。发挥“校地统战联盟”优势,民盟新都总支、九三学社新都区委员会、区知联会联合四川音乐学院等区内高校资源,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村落“川音艺谷”“音乐公社”等10余个主题文创项目,形成了乡村文创产业圈,延长了文创产业链,提高了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帮助乡村形成新业态,开发新岗位百余个,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盘活特色文化。组织文艺界的作家、学者和乡贤能人重塑乡村文化,对“费家营”、刘氏宗祠、谭家大院等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形成近百个故事、诗歌、歌曲等文艺作品,以艺术表现形式呈现给观众,打造了“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和“10余个特色文化林盘聚落”,形成了田园生态、文旅休闲的连片发展态势,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夯实民生,协调解决居民问题
聚焦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围绕民生保障建言出力。
引导反映民情民意。广泛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统计调查等9种调研方式,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收集、梳理民情民意近千余条,并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区级相关部门,为解决广大群众的现实问题找原因、理思路、出对策、求解决。
为乡村治理出智出力。积极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方面的独特优势,针对“看病难”,联系华西医院的专家,抽调医务人员到社区开展义诊巡诊、医疗培训等;针对“就业难”,引入职校开展“线上+线下”的就业技能培训;针对“维权难”,建立“乡村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费提供法律援助;针对“脏乱差”,成立“乡村美颜工作坊”,利用乡村墙体进行“同心彩绘”,让原本脏乱差乡村院落晋升为“网红打卡地”。
打造群众服务品牌。通过努力,全区形成“同心·桂香”“正因有你”“川音艺谷”等服务品牌,创新成果《“五微并举”同心·桂香打造统战资源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被四川省委统战部评为2021年度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优秀成果、被成都市委统战部评为全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为新都区幸福城建设、影响力提升贡献了统战力量。(王凡、实习生孙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