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治理有效荟萃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治理有效荟萃】

蔷薇花开的远方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新农村建设掠影

甘梧辉
2022年11月17日10:5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2年10月21日,被誉为“中国西部第一村”和“四川省红旗村”的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在自己的人才培育基地“宝山村村庄发展学院”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阿来。阿来是四川省作协主席,鲁迅和茅盾文学双奖获得者,此次是专程来为宝山村文学实践点授牌的。作为彭州人,笔者有幸受邀列会,用自己的眼睛和笔,记录了这一重要时刻。

宽敞的会议厅里,掌声雷动,大家为阿来的精彩演讲欢呼、点赞。接下来,省作协领导授牌,会场前排靠右位置的一位中年人起身接牌。全场再次响起掌声,中年人双手接过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金色牌匾。

这个中年人就是彭州家喻户晓、闻名全国的“十大知名村官”,宝山村书记兼主任,宝山木业集团董事长贾卿。看着他一身西服正装,精神饱满,我心里不禁一遍遍在问:

这个人身后是怎样的传奇和故事呢?

他身后这片土地,经历了什么样的沧桑巨变,誉满天下?

被广大网民誉为“蔷薇之乡”的网红打卡地,在春天里,真如小精灵般,跳跃在沟坎边、梯田旁吗?

宝山村以前是大宝乡(也叫白水河)的二大队,距彭州市区约三四十多公里,境内森林茂密、山峰高耸、道路崎岖、沟壑纵横,是彭州市北部幅员面积达56平方公里的村级行政单位。相传在三四千年前的古代,这里曾是鱼凫等古巴蜀王朝建都立国、渔猎、征战最早的地方之一。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到了近代,寇贼藏匿,兵匪横行,这里最终沦为山高皇帝远的偏远、闭塞、落后之地。

直到解放后,一段很长时间里,人们虽然投入大量的热情和心血,却收效甚微,未能彻底解决贫穷、落后面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房屋低矮破旧、漏风漏雨;人心涣散,是典型的“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的后进村。

面对如此窘迫的景象,当年回乡疗伤的共产党员贾正方,心里焦急万分。“乡亲们苦啊,每天早出晚归,累死累活的,还吃不饱肚子,更不说见点油荤。跟乡亲比,自己有地质队发放的工资,在村里生活,简直是地主般的生活。”他心里难受,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乡亲们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那时的贾正方,是一个深受领导器重的地质队员。不幸的是,他在一次爆炸事故中受伤,双目几近失明。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轻的贾正方身心倍受打击,模糊视线里,他看到一个迷茫、彷徨的自己,不知该走向何方。在那段日子里,多亏了领导和队友们的关心和鼓励,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才度过了这人生至暗的时刻。时至今日,已88岁高龄的老书记,仍清楚记得,自己是眼贴着书,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完整看完的。扉页上那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至今仍历历在目——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由于地质队的工作特性,组织上特地照顾贾正方,让他回乡继续疗伤,工资照发。回到二大队的贾正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斗志,投入到二大队集体劳动中去,并且基本不要工分、报酬。很快,贾正方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二大队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人们打心眼里喜欢上这个有知识文化、见多识广并且还是共产党员的年轻人。有啥事,总想去听一下这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如何看、如何想。

1973年8月,成为二大队支部副书记的贾正方,组织党员骨干和125名青壮年,在“农业学大寨”的舆论氛围中,成立了专业改土队。誓师大会那天,红旗招展,歌声嘹亮,被贫穷和落后折磨已久的宝山人,在老书记带领下,意气风发掀起了向荒山要粮、栽上富树、挖掉穷根的热潮。

——嗨咗!嗨咗!加油干吆!幺儿不使劲吆!

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如今还回荡在许多老一辈宝山人脑海里,恍如昨日。据张忠全回忆:“开始时,早晨六点过,天还麻麻亮,老书记就带着我们改土造田去了,不管是天晴,下雨还是下雪,都要改造都要干。”

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老书记和二大队党员骨干处处身先士卒。他们一面组织人开荒种地,改造低产地为梯田;一面组织村里劳动力去挖煤炭、打石头、烧石灰、浇硫磺等,搞多种经营活动。由于上级经济政策不太明朗,集体经济如何搞,一些人心里没底,怕走偏摔跟斗。面对这些思想上的顾虑,老书记与几位支委成员、部分党员在一个叫“岩窝”的山洞里,召开了一次对宝山村影响深远、村史上明确记载的“岩窝会议”。会上,大家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统一了思想,确立了依靠党员骨干的先锋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村民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与当时几千里之外的小岗村那18个人按下的红手印几乎同步,宝山村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我回来是要搞集体经济,搞共同富裕。同意搞共同富裕的,就跟我来,不愿意的,要咋个走都可以,整垮了你回来,我照样收。”这是老书记当年对一些有顾虑的干部群众说得最多的话。

从当年专业改土队吹响向荒山要粮的第一声号角起,经过5年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二大队人均口粮达到了425斤,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农业学大寨”的光辉典范。几十年后,老书记常常感叹,这个成功,让不少村民吃尽了苦头,也尝到了甜头。

看着村民们吃饱了肚子,脸上笑容逐渐多了起来,老书记心里又升腾起新的梦想:高山林带帽,二环果缠腰;平地是粮仓,沟中修电站;户户电灯燃……

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年年底结算,二大队攒下了1600元钱的集体盈余,这在当时猪肉只有三毛钱一斤,普通工人工资只有二三十、三四十元的时候,1600元无疑称得上是一笔巨款。大部分村民看到了跟着老书记干,觉得有盼头、有希望、有信心。

老书记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宝山村大大小小的坡地、荒地,号召村民们大量地植树造林,还在沟沟坎坎、梯田边栽种蔷薇花。植树造林,村民们倒容易想通,可栽蔷薇花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既成不了材,又赚不了几个钱,就是个好看,栽它干嘛?有部分不理解的群众甚至趁人不注意,扯起来弄死,栽其他的。殊不知,当年栽下的近千亩蔷薇,在今天已成为宝山村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每年春天举办的“蔷薇花节”时,都要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1980年,宝山村第一个村办企业——马松岭煤矿在老书记和村委努力下建成投产;第二年,宝山第一座水电站宝山电站建成。接下来几年,靠着煤矿和电站累积的资本,宝山相继投资建成了滑石粉厂、钢铁厂等企业。1988年,全国最大的村级水电站——桂花树电站建成。短短几年时间,宝山村抓住机遇,建成了十多家厂矿和水电站,固定资产呈井喷式爆发。1994年,宝山村成立了宝山集团公司,以企业化方式运营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补农,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集水电、建工建材、山珍食品开发、化工冶金、建筑装饰等于一体的多元产业发展体系。

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以前的资源优势变成了新时期的资本优势。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的富裕,宝山村民也一个又一个地从农民变成了股民。

在大力发展工业、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老书记再次以独有的眼光审视这块土地,意识到不能搞掠夺式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果断关停、外迁一些矿山、工厂,硬性规定:宝山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砍树,只能栽树,即使修路修到有树的地方,宁愿路绕道,也不砍一棵树。同时,他带领广大村民,保护现有耕地,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经过10年努力,宝山村先后把原有的荒山、秃山变成了11000亩人工林、8000亩灌木林,成为大山中富含造氧功能的“绿色银行”,为将来宝山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贾卿成长为宝山企业集团负责人。2010年,新当选为宝山村党支部书记的贾卿,沿着父辈建设的生态宝山、绿色宝山的思路,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甘梧辉,四川彭州人,四川诗歌学会会员、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歌网”2020年月度优秀诗歌作者,先后有若干诗歌、评论、散文和小说发表在中国诗歌网、中华诗歌网、成都作协网等网站,以及《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平原文学》《彭州文学》《湔江》等刊物上。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