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节复刻的藤梯和钢梯,再现“悬崖村”的“变形记”
一次“川越”贫困的振兴对话

点位
脱贫攻坚主题展览
有时代性
一张张一线的巨幅照片,一节节蜿蜒向上的钢梯,一面面飘扬的综合帮扶工作队队旗……9月23日,在天府农博园主展馆G4馆(中华农耕文明馆),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配套活动之一的“脱贫攻坚主题展览”与公众见面,一件件展品生动还原了四川摆脱贫困的沧桑巨变,开启了一次“川越”贫困的振兴对话。
该展览展陈面积1980平方米,分为“精神空间”“漫漫减贫路”“时代最强音”“下足绣花功夫”“攻克深贫堡垒”“汇聚八方之力”“载入史册的答卷”“新征程再起航”8个单元,以实物展品、多媒体场景等多种形式,对四川脱贫攻坚历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呈现。
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村民搬家的故事尤其令人动容。在展览“攻克深贫堡垒”单元,主办方复刻了一节节蜿蜒向上的藤梯和钢梯,生动再现了“悬崖村”的脱贫故事。
“悬崖村”,即海拔1600米的昭觉县阿土列尔村,过去村民走向外面的世界,需要攀爬落差达800米的悬崖。在脱贫攻坚中,村民的外出路从藤梯变成钢梯;2020年5月起,村子84户贫困户开始陆续搬出世代居住的大山,住进新建的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4个安置点,开启了新生活。
“悬崖村”村民莫色尔布说,如今,全家住在县城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舒适幸福;自己在老家山脚下种的412棵脐橙,也即将丰收。“去年,3亩多地的脐橙产了8000斤,卖了4万多元,再加上一些打零工的收入,年收入有6万元左右。今年,从挂果情况来看,脐橙产量可达上万斤,腰包更鼓了!”
远不止“悬崖村”。脱贫攻坚期间,四川共有136万贫困人口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居,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新征程,再起航。展厅内的照片墙上,一个个温暖面孔背后都是一个个战胜贫困的故事,一张张笑脸传递着四川儿女奔向美好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