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乡风文明拾贝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乡风文明拾贝】

杏林春暖

——记广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付念萦

杨俊富
2022年09月13日15:11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2022年5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市锦江大礼堂隆重开幕。庄严肃穆的大礼堂里面,860名党员代表中,广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付念萦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年轻的女性党代表之一。作为一名医生,一名1989年出生却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能参加这次会议,她感到光荣,有几分激动。回想从2014年7月走上工作岗位至今的8年时间,自己一直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一名党员的赤诚、坚守与担当严格要求自己,对患者尽责、对社会尽责、对党尽责,她感到自豪和欣慰。

付念萦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7年制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大二时入党,专业上曾师从多位专科名家,擅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及其他不明原因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熟练开展肺功能、胸腔穿刺术等操作。她不仅是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还曾获得2020年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22年7月26日下午,在广汉市中医院内三科第四门诊室,笔者见到了这位年轻的付医生。尽管戴着口罩,但从她那副眼镜背后乌黑明亮的眼睛,能看到她目光的清澈明净;从她干净明快的谈吐,能感受到她的才智、博学和敢拼敢搏的澎湃激情。

患者的信任

付念萦工作的第一站,其实不在广汉,而是在什邡市中医院。

刚坐诊上班那段时间,付念萦同所有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医生一样,不管你有多高明的医术,因为外观的“不成熟”,都会经历一段“门可罗雀”的冷清——患者来了,在门口偏头一看,见是个新来的年轻女娃子,一种不信任感驱使他们的脚,走向别的熟悉的医生的门诊室。

付念萦的内心深处,至今还感激一个重症患者对她的信任。当然,也是她自己的医术、医德和担当,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那是2015年春季的一天,一个40多岁“大腹便便” 的女性患者走进付念萦的诊室,她面容枯黄,没一点精气神。付念萦把脉问诊后,断定她胸腔有积水,建议她先照个片、查个血。半个多小时后,家属把片子拿来。付念萦看了片子,心情沉重起来,患者不仅胸腔有大量积液,另外还有糖尿病。病情严重,付念萦把她收入院治疗。

住院一个星期后,患者病情不见好转。付念萦与家属沟通说,患者的胸腔出现了血色积液,高度怀疑是胸腔有积血。付念萦建议他们去省人民医院或省中医院,查出引发胸腔血色积水的病因。

患者一家听从了付医生的建议,去了成都,花去七八万元治疗费后,没查出病因,患者病情依然没见好转,又回到什邡,找付念萦治疗。

付念萦再次看到患者时,很惊讶。问了去成都的治疗情况后,付念萦感到棘手。因为省医院也没查出病因,也没能让她病情有所好转,自己总不能昧着良心应付下给她开点“太平药”吧?何况,患者的老公因在外务工,从高空坠落,也落下了残疾。“医者仁心”让付念萦愣怔了一下。

也许患者已经认定自己无药可治,用无力、干涩的声音对付念萦说:“付医生,我信任你,才又来找你。你帮我把水抽出来,我好受一点就行了。”

付念萦熟练地给她抽出胸腔积水,看着痛苦的表情渐渐地从患者脸上消失,她的内心有了一丝轻松。

患者这样严重的病情,本应该住院治疗,但患者要求回家住,说她家这些年因为治病已经成为贫困户,加上丈夫又成了残疾人,不能再打工挣钱,已经靠借钱治病了。

这是个特殊情况,付念萦答应了。她清楚自己要承担很大风险,但她内心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以后的每次治疗,付念萦都是在门诊上给这个患者抽胸腔积水。

两年后的一天,是那个女患者来抽积水的日子,但她没来,这让付念萦牵挂和担心不已。她宽慰自己:也许患者有其他事不能来。

第二天,患者还是没来;第三天,也没来……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付念萦一打听,原来,那个女患者去世了。

尽管这是意料中的事,两年前她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尽管她已经尽力了,但两年多的医患情谊,还是让她难过了好一阵子。患者浮肿枯黄的脸,每次抽完积液轻若柔丝的“谢谢”……不时会出现在她眼前。

付念萦很感谢患者对自己两年如一日的信任。她在心里默默祝福:大姐一路走好。相信天堂没有疾病,你不会再有痛苦了。

死马当成活马医

“死马当成活马医”这是一个俗语,意思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做最后的尝试之意。付念萦曾这样医治过一个患者。时间是2015年初秋的一个上午,她正在给一个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开处方,却听到一串“霍洛霍洛”的声音从门外走廊传来,声音很大,像在拉风箱。凭经验,她判断来人肺部一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声音传进房间的时候,付念萦刚给一个患者开完处方。她抬头看来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家属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响声是从大爷喉咙里发出的,只有呼吸极为困难时才能制造出那样大的响声。

大爷的脸呈青褐色,嘴唇乌黑,眼神散淡。付念萦的心沉了一下:这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面色。付念萦让他做了个肺部CT,发现老人肺部有许多固块和空洞。她确定这是真菌感染,必须先进行抗真菌治疗保命。

她担心的是,患者年龄过大,体质差抵抗力差,用最有效的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治疗,副作用大,很容易引起肾衰竭。但若不用这药,老人就可能只有两三天的光景。

付念萦把利害关系跟患者家属沟通后,建议先用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治疗,先把命保住,再联合肾功能科治疗肾。付医生的真诚建议感动了家属,说:“付医生,我信你,都听你的,即使万一出了事故,我们也决不怪你。”

这一年付念萦才26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惧虎”的年龄。她按照自己的预定治疗方案,大胆地给老人用药3天后,家属对付念萦说:“气色好多了。”她巡房时检查病情后,心里吃下了一粒定心丸。继续用药一周后,患者肺部明显好转。付念萦心里暗喜,再与肾功能科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

一段时间后,老人康复出院了。尽管老人因年岁大,出院时不是100%痊愈,但成功保住了老人的命。这是付念萦临床治疗的第一个成功的特殊病例。

付念萦说:“当病情危及患者生命时,如何取舍?作为一名医生,首先应是保住患者性命,哪怕自己会承担很大风险。这是我的原则。”

后来,付念萦一直跟踪了解这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到2019年她调离什邡到广汉中医院时,被她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的大爷还好好地活着,她很欣慰。

付念萦的口碑在人群中传递开来,慕名来找她看病的病人也多了起来。2016年春,一个四世同堂的太婆就这样慕名前来。老人银发苍苍,满面皱纹,哮喘得特别厉害,说一句话都要停顿几次才能说完。因为被哮喘折磨,老人消瘦得皮包骨,脸和嘴唇晦暗无光。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付念萦从太婆的手脚上,已经初步判断是真菌感染。照CT后,确诊老人肺部真菌感染,且十分严重,必须住院治疗。

由于太婆年龄太大,付念萦经过反复权衡,根据具体情况,没有用副作用大见效快的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治疗,而是选用了副作用极小的比较平稳的伊曲康唑进行治疗。

付念萦把太婆作为自己病人中的重点观察对象,根据病情的恢复状况,更换处方。经过两个月细心治疗,老人身体恢复了。当她的家人高高兴兴地来接她出院时,老人又突发心肌梗死,其家人又忙喊付医生。

付念萦检查后对家属说,这个病一般都需要做支架手术。不过,鉴于病人年岁过高,最好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需要卧床,不能运动,因一运动,就消耗氧,影响身体康复。这样一来,病人的大小便就需要家属24小时陪护照顾。

家属听了,很认可付念萦的治疗建议,说:“作为医生,付老师你能站在病人立场想问题,真是菩萨心肠。”

一周后,太婆的病稳定下来出了院。出院那天,他们一家人都来接她,四代人向付念萦致谢。付念萦看到太婆四世同堂的幸福一家子,自己也感觉到无比温暖。

再一周后,太婆的大儿子来了,手里捧着一面锦旗,字是金丝绒线绣的。绣的是些啥字,付念萦现在记不起来了。但她记得,那是她行医生涯中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第一面锦旗。

让付念萦意外的是,半年后,太婆的大儿子又走进了她的诊室。他刚进来时,付念萦还以为他母亲的病复发了,一看他的脸色,才明白是他病了。这个人60岁左右,已当爷爷多年,上次在医院照顾他母亲时,身体还很健壮。这次是咋的了?

还没等付念萦问,他先开口说:“付医生,我这几天解不出大手,可把我整惨了。可能辛辣吃多了,上了火,一连7天都这样。”

“有呕吐现象吗?”付念萦问。

“有啊。”

“我建议你去照个腹片。”

“付医生,你给我开点通大便的药就行了。我这身体好着呢,不想去浪费照片的钱。”

“我怀疑你的结肠出了问题,不是上火引起。如果在癌变,现在发现还好治疗,发现晚了就完了。作为医生,我对病人要负责,你也得对自己身体负责。”付念萦诚恳地说。

“那,好吧,我听你的。”

片子出来了,付念萦看着,有点惊讶和庆幸。

惊讶,是结果与自己的预料一样,肠道里面堵塞了很多东西,是结肠癌;庆幸,只是结肠癌早期。

付医生把症状跟患者一说,患者吓得脸变了色。付念萦安慰他,幸好照了片,早发现了,不要担心,做个手术就没事了。

手术后,患者由于体质好,很快恢复了。出院时,他特意来付念萦的诊室,说:“付医生,要不是你,我的治疗恐怕要走很多弯路。真心感谢你对病人的认真负责。”

是的,付念萦从走进医学院那一天起,就牢牢记住了学校老师的一句话: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医者要对每一个患者尽责。

勇敢与担当

2019年8月,付念萦从什邡中医院调到广汉市中医院。她的爱人是广汉人,也是一名医生,在广汉市中医院工作。

当时,付念萦要调离什邡中医院的消息传到她的患者耳朵里,有患者拉住她的手说:“付医生,你走后我们找哪个看病嘛?”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当时就让付念萦泪眼花花,现在想起来还动容。医患关系能达到那样“鱼水情深”的地步,是一个医者的荣光和自豪。

2020年,农历腊月29日,上了夜班的付念萦在家休息,爸妈驾车从彭州来到广汉,他们准备陪女儿在广汉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这是他们第一次到广汉来,第一次到女儿的小家来过春节。付念萦特别开心,值了一晚夜班的瞌睡都没有了,忙着上街采购年货。晚上,她做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心想着,这个春节要好好陪着爸妈去看看三星堆,看看广汉的山山水水。

未曾想,刚吃了几筷子菜,付念萦的手机铃声响了。一看,是医院领导的电话。一定是医院里有啥急事,她赶紧接听——“疫情紧急,马上来医院发热门诊,对外回人员进行排查。”

付念萦像战士接到军令,对爸妈歉疚地一笑,说:“爸、妈,医院有紧急情况,我去一下。你们慢慢吃好。”

爸妈是最了解女儿的人,他们宽厚地微笑着说:“你去吧,这么大冷的天,多加一件衣服。”

来到医院,付念萦才知道,医院已经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给她打电话的是负责的防控部长。部长把她带到一间贴着“发热门诊”几个大字的房间,说这是临时腾出来的一间房,作为医院的发热门诊,没有空调暖气,得忍耐一下。

付念萦走进清冷的屋内。房间面积只有10平方米,房间内有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办公桌上放有一台电脑,隔离衣、鞋套、手套都准备好了,但没有休息的床。尽管是普通防护服,付念萦没有一点畏惧感,熟练地穿上,就开始坐诊。

半小时后,来了第一位发热病人。付念萦按照传染病问诊流程,进行问询、消毒、检测,带病人到相应的专设检查点进行检查,然后作下详细记录:出现症状多久了,之前去过哪些地方,家住哪里,精准到门牌号,还有手机号、身份证号码,等等。然后,再把患者走过的、坐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当晚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病人,都进行着流程式的诊断,好在没有一个感染者。尽管如此,付念萦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但她是呼吸道专科医生,是党员,该站出来的时候,不能退缩。

付念萦还是医院疫情专家组成员,凡有医院接到有流行病史的人或流行病病人,都要参与评估。被紧急召回到医院刚成立的发热门诊值班一夜,她又冷又困,待第二天8点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洗漱,陪爸妈聊了一会儿当前疫情的严重性,叮嘱他们出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后,她正准备休息。这时,她又接到医院疫情专家组的电话,召她回医院评估一个病例,评估完了才回到家休息。当天晚上12点,正在酣梦中,医院电话又来了,同样要她马上回医院评估一个病例。

由于当时正值春节,外地医生都回老家过年去了,医院人很少,而疫情突发,形势严峻,正需要呼吸专业医生,尽管连续两三天都没好好睡上一觉,付念萦还是一咬牙,为同事顶了一个星期,直到他们陆陆续续被召回。

采访付念萦时,她回忆:“那是春节最恼火的一周,特别累,本想好好陪父母耍一下的愿望也落空了。”那个春节没休息一天,有时还“白加黑”连着干,她没有一句怨言。大灾大难面前,一个医者的职业操守,一个党员的党性原则,都在付念萦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当时,随着武汉疫情形势的越发严重,四川省卫健委发出支援武汉的倡议书,付念萦与丈夫商量报名。丈夫说:“我是男人,我先去。”丈夫报了名,可惜名额有限,没能成行。

不久,第二批援助武汉志愿者报名又开始了,付念萦的丈夫还想报名,付念萦坚决不让了。她想到,武汉抗疫,全国各地医院顶尖级中西医呼吸道专家、传染病专家都齐聚那里,包括付念萦的老师,第一批次就去了武汉。她很想去向他们学习,这是难得的机会。她报了名,但名额有限,也没去成,这是她最大的遗憾。

有朋友说:“你那么想去,就不怕吗?”她说:“说真的,没有一点恐惧心理,就想去武汉锻炼一下,学习一下。”

武汉没去成,付念萦被安排到广汉的隔离救治点,也算能亲自参加一线救治,用自己所学专业为社会尽一份力。这给了她心里一点安慰。

当时,广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医生发挥中医药优势,把中医运用到疫情防控和治疗中。这正好发挥付念萦的专长。

隔离点有两个70多岁的老夫妇,他们的女儿从武汉回来过年,女儿没事,但两个老人被女儿身上带回的病毒感染了,被送到德阳救治点隔离治疗回来,虽然转阴,还口干、咳嗽,为防止复阳,在广汉隔离点继续隔离救治。付念萦给他们采用中医治疗法,吃过16副中药后,顺利康复,解除了隔离。

但隔离点有一个小男孩,大概七八岁,一直服药,一直阳性。这让付念萦有点纳闷。好在她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青年委员,有一个大群,群里专家云集。她便在群里咨询:核酸不转阴,从哪方面入手治?北京一个很有经验的专家王老师私信她,讲了他的临床经验。她把小男孩的舌苔淡、脾胃弱的症状告诉专家,说想给孩子固阳气、强脾胃。王专家很认同,并亲自给开了中药处方。小男孩服用后,明显好转,10天后转阴,解除隔离回了家。

对患者尽职尽责,想千方设百计让其恢复健康,是付念萦一直坚持的医德。

抗疫期间,付念萦不仅深入隔离区对感染者进行零距离救治,她还抽时间同几位广汉本土中医专家,根据广汉的气候和本地人的体质特征,商讨开出适合本地人服用的预防中药汤,不仅对病人喝,也发放给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喝,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减少感染率、并发症。

在2020年的抗疫中,正因为有以付念萦为代表的一大批抗疫卫士恪守“敬佑生命、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发扬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广汉市顺利完成了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患者“清零”,取得疫情防控工作阶段性胜利。

也因此,付念萦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尽管这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想用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用一个党员的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而已,但这也是组织上对她的肯定和鼓励。她说,今后的工作中,绝不辜负这些荣誉。

 

作者简介:

杨俊富,四川德阳市罗江区人,四川省作协会员,获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奖等国家、省、市级各类文学奖30余次。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北京文学》《红岩》《星星诗刊》《中国校园文学》《小说月刊》《意林》《海外文摘》等百余家报纸期刊,出版诗集《我是乡村一只小小鸟》,合著长篇报告文学《鲁鹏现象》《大道兴川》《铸剑》等。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