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记者调查

四川成都:固“垒”深“壕”战疫 双向奔赴克艰

王波
2022年07月18日09:3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反应特别迅速。我们上班时看到疫情信息,下班到家门口就看到‘大白’们等着我们做核酸,一切都感觉很自然,稳中有序。”

“信息发布得特别快,特别详细,疫情离我们是近是远?我们该做什么?一目了然!”

……

第一时间发布病例轨迹;立即开展相关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启动临时性管控措施;迅速进行风险区域划定;随即发布“疫情防控聚焦问题答疑”解疑释惑……在7月15日成都公布本轮本土疫情首例确诊病例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各条战线的“堡垒”“战壕”已坚固地挡在市民身前,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守初心,担使命;守望相助,逆风前行;幸福沙河,勠力同心……”疫情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在成都本轮本土疫情首批划定的高风险区所在的锦江区锦东庭园小区门口,锦东庭园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600余名党员志愿者线上集结后,或变身“大白”,或身兼数职,坚守在社区核酸检测、收发抗原自测试剂、物资转运、居民生活保障、卡点巡逻、维护秩序等各个战疫岗位上。锦东庭园的党员志愿者,是千千万万奋战在社区一线的党员的缩影,他们共同为2000万成都市民筑起了一座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青羊区、龙泉驿区全员核酸检测;天府新区、高新区等开展核酸扩面筛查……疫情发生不到1天时间,仅锦江、武侯、成华三区累计采样就达二百六十余万人次。近几日的成都,时而高温,地表温度达40摄氏度以上,时而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这无疑给本就繁重的核酸采集任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战疫工作人员为做核酸的市民撑伞,热心市民为采样的医护人员撑伞,执勤民警又为远处需要的人送上了自己的雨伞……”面对挑战,从不乏感动的成都,总能给人一次又一次的温情。

《谢谢你,那个成都人!》《我们愿意替补那位晕倒的医护人员》《有一群在酷暑中奔跑的人》……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一篇篇感人的报道,“天使白”“执法蓝”“志愿红”和社区居民齐心协力、双向奔赴,他们将原本的挑战转化成了一幕幕战疫的温情,也正是那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必胜之志,让战疫的“堡垒”更加坚不可摧。

截至17日12时,成都市已累计排查管控本地密接人员1017人,其中853人核酸检测阴性,其余结果待出;本地次密接人员2008人,其中1412人核酸检测阴性,其余结果待出。

相比一线的防控“堡垒”,基因测序、流调溯源等“幕后”工作更像是一条隐秘的“战壕”,无时无刻不在阻止着潜在风险的发生。

“首5名病例均是同一单位的同事,首例病例在主动就诊中检测发现,其他4人都在密切接触者隔离排查中发现。5人日常在办公、聚餐中有非常密切的接触,所有病例均属于同一传播链条。全市流调队伍正在全力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

“目前,1-5号病例的基因测序工作已经完成,结果显示为Omicron变异株BA.2.12.1,为BG.2进化分支,从基因序列的角度,暂未发现其与近期国内其他城市本土疫情有关联。流调溯源工作仍在全力进行中。”

“目前发现的感染者除了首发病例,其余均在密切接触者和同时空暴露人员中检出,发现时基本处于早期感染状态。”

……

在这一条条看似简短的文字信息背后,是一大批战疫工作者的连日奋战、不眠不休。基因测序既是病毒追踪湖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的一项科学依据,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因测序需要经过核酸提取、目的基因的捕获扩增、纯化、富集等步骤,这些流程,需要十分精细的操作和计算。

“隐秘战壕”的战疫工作者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疫情赛跑,为防疫工作提出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市民提供实用的防疫指南。“这个检测点离我家近,地图显示过去只要几分钟,下班就做核酸。”“我们每天都要看一看流调信息,自我排查。这样才安全嘛!”风险区信息、核酸点信息、流调信息等每日及时公布的各项疫情相关实用信息,让市民一目了然,极大方便了市民自我排查、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最新数据显示,7月17日0-24时,成都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截至7月17日24时,成都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例,累计划定高风险区17个、中风险区18个。

成都,经受住了多次疫情的挑战。“感觉每次疫情都一样,但又不太一样。抗疫工作反应越来越迅速,信息发布越来越详细及时,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乐观的成都人不畏骄阳、不惧风雨,更有不断总结完善的战疫经验。正如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所说:“这次我们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2000多万市民的参与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责编:章华维、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