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区完成首轮地灾隐患应急排查
记者今日从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获悉,芦山地震灾区首轮地灾隐患应急排查工作已于3日全面完成。考虑到当前正值汛期,地震及降雨叠加影响,灾区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地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已从应急排查阶段转向重点核查和全域详查阶段。
据介绍,首轮排查完成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354处、高山峡谷地区在建工程28处、抢险救援通道5条,开展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危险性评估73处,复核评估已建地灾治理工程284处。
“震区范围地质结构复杂,且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地震影响,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防灾形势严峻。”地震发生后,自然资源厅派出部省专家组赶赴芦山震中,成立前方指挥部,投入172名专业技术人员、49辆车、47台无人机,紧急部署排查工作。自然资源部迅速启动地质灾害防御III级响应,紧急协调调度4颗高清卫星过境芦山地震灾区开展拍摄,全力支持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根据专家组初步判断,地震震中虽然在芦山,但对宝兴的破坏性更大。主要由于宝兴处在龙门山纵深方向,河流切割深、地形坡度大,岩体更加脆弱。“地震有个鞭梢效应,就像在高楼上,楼顶甩得更凶一些。”部省联合专家组成员、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运生说,刚到宝兴的时候就发现县城周边部分山体有些崩塌的迹象。
检查山体“内伤”,有两大难点:一是山体高陡连绵,想要在短时间走遍所有区域几乎不可能;二是山上植被茂盛,一些隐蔽的裂缝很难察觉。汛期已来,如果出现降雨天气,“地震+强降雨”影响,地灾隐患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据悉,首轮排查采取群专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部省专家15人分赴芦山、宝兴灾区进行技术指导,集结11家地勘单位分45个组“包片”乡镇及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排查还全面启用了卫星遥感及无人机航摄等新技术新手段,其中大型无人机是首次大范围应用,其机载雷达可以过滤大部分地表植被,拼出隐患分布底图,为成灾风险判断打下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发动基层干部群众532名和专职监测员400余名,参与主动查灾核灾。6月3日,宝盛乡凤头村水田组群众李燕发现山体出现一条新裂缝,经专业人员调查核实为一中型滑坡隐患征兆,威胁4户20人生命财产安全。
“首轮应急排查后,仅仅是初步摸排了面上地灾隐患风险程度,当前正值汛期,地震及降雨叠加影响,灾区防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需进一步加强重点排查评估。”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已从应急排查阶段转向重点核查和全域详查阶段,由专家、技术队伍行业指导与群测群防主动查灾报灾相结合,从灾损评估核查工作转向灾后重建和地灾综合治理。下一步,还将加快地灾隐患应急排危除险,在重点点位监测预警、震中重点风险区管控、地灾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做深做细。(川观新闻记者 文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