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月壤研究有新成果
近日,月球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公开发布嫦娥四号第13批国际合作载荷科学数据。本次发布的数据由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包括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上搭载的两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在第25月昼期间获取的科学数据,共计24个数据文件,数据总量273.21MB。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勘察。截至今年3月底,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完成了第40个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达到1065.5米。
此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发表题为《“玉兔二号”月球车2周年的月球背面移动与科学探索》的封面论文。
团队根据月球车车轮与月面作用的信息和地面力学模型估计了月壤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月壤风化层的承压特性与地球上的干沙和沙壤土类似,与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典型月壤相比具有更强的承压特性。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图像中观察到“玉兔二号”车轮粘附有大块团状土壤,而“玉兔号”的车轮基本不存在粘土现象,表明嫦娥四号着陆区附近月壤内聚力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包含较高比例的凝集物,使土壤颗粒经车轮碾压更易团聚。
嫦娥五号的月壤研究也有新成果。近日,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等科研团队通过对单个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探测分析,获得了月壤颗粒表面关键物质的太空风化作用信息。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
数十亿年来,月球表面遭受了强烈的太空风化作用,包括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宇宙射线的辐照。这些过程极大地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质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联合北京高压科学中心、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利用系列分析方法,获得了单个嫦娥五号月壤颗粒表面的硅酸盐、氧化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的太空风化作用信息。
最新研究表明,嫦娥五号月壤的太空风化作用主要是受到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宇宙射线辐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但不同矿物的表层结构受太空风化作用的影响不同。专家介绍,嫦娥五号采样点位于中纬度,虽然月壤颗粒与阿波罗样品相比在显微结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这一最新成果为月球中纬度的太空风化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认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