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成都崇州高质量建设人才发展特色区

2022年03月22日16:31 |
小字号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1月,成都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提出要加快构建“3+3+N”的人才工作雁阵发展格局。

地处成都西部的崇州,背靠“大成都”这个金字招牌,拥有“20分钟轨交圈”的便利,是工作开展的最大“区域优势”。如何立足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在成都人才协同发展雁阵布局中找准发展定位,则是工作谋划的首要“命题内容”。

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近年来,崇州的主导产业迭代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康养旅游、现代农业、林下种植,崇州的城市优势品牌更新的态势持续显现。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队伍,还是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对人才的需求都显著增强。

3月18日,崇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鲜明提出要高质量建设人才发展特色区,系统部署了建设“具有区域吸引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地、具有产业支撑力的技能人才新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人才栖息地”等重点任务,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人才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命题”确定了具体的要求。

那么,崇州以“高质量”为要求,以“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特色”为规划,底气何来?

破解人才招引瓶颈

清早7点28分,随着当天从成都开来的第一班成蒲(成雅)快铁列车抵达崇州站,偌大的站前广场上顿时热闹了起来。或提着电脑包,或带着些许睡意,过着“成都-崇州”通勤生活的“崇漂”在广场上的交通枢纽换乘城市公交、出租(网约)车、共享单车,开始一天的工作。

地处成都近郊,拥有更舒适的生活氛围和更宽松的创业的环境,崇州把自身的资源、区位特点转变为竞争优势。

崇州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力创新平台搭建、引育渠道拓展、双创生态营造,先后推出“产业人才10条”“崇聚英才20条”等23项政策制度,建成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国家与地方联合实验室等成都市级以上平台载体57个,优化实施“拔尖人才”“优秀人才”“罨画工匠”等人才培育工程,集聚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等40多位顶尖领军人才、以及近两千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崇在崇创新创业,人才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全市人才总量突破8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1.7万,涌现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王伶俐、“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宋德明、“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储九荣等一批优秀人才代表。

随着“人才强市”战略的纵深推进,也为崇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两个百亿级台阶。同时,崇州聚焦做优做强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都市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等主导产业,吸引40多名顶尖领军人才、2000多名研发创新人才、4000多名经营管理人才集聚,实现产业发展壮大与人才成长成材相互成就、相互促进。

建立人才培育的体系

产业集聚态势不断巩固,除高层次人才之外,急需紧缺和基础实用人才也是需求的重点。实践的经验、操作的水平、工作的积累,这些不能简单的“引进”,更需要自主的“培育”。

就崇州而言,塑造绿色增长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就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也需要“白领”,也就是管理经营人才;更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覆盖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蓝领”,也就是产业技能人才来支撑。

为此,崇州坚持强化“政企联动”抓好技能人才引进,创新“市场靠前引才、政府靠后保障”方式,发挥企业引才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企业引才奖励”“引才成本补贴”“伯乐奖”等支持政策。同时,依托“人才110智聚计划”“技能人才开发联盟”,围绕主导产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动态更新产业图谱和引才目录,构建“重点产业人才+重大产业项目”的互动招引机制,实现项目、人才同招引。要着眼“产教融合”抓好技能人才培养。

在崇州,和高层次人才一样,技能型人才也同样享有职级晋升、能力培养、学历提高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建圈强链需求,崇州主动发挥好职业技能院校培养人才主阵地功能,联合院校、企业供需双方,共建一批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按需施教、为产育才”,订单化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蓝领人才”和“技术能手”。

让人才发挥自己的作用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是崇州近年来工作的重点、成绩的亮点,也是人才工作的实践地和创新区,“因才施策、量才而用”,已然成为崇州用好人才的关键。

崇州通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补齐人才短板,瞄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招引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关键人才带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动乡村振兴人才集聚。

而聚焦增强全域旅游品质,崇州通过推进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竹艺公园等引领性、示范性项目建设,以项目为牵引集聚一批旅游管理、活动策划、市场营销等领域人才,为新业态植入、新场景营造、新模式探索提供保障。

主题农庄、精品民宿、特色餐饮,近年来,崇州的“网红打卡地”“休闲目的地”层出,已然成为城市的又一靓丽名片。为此,崇州探索实践“本土人才培育+在外人才回引+人才入乡激励”机制,依托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搭建“智力供需直通平台”,创新运用机会清单发布、技术交流、学习研修、商务会展等举措,持续引育“五良”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规划等乡村实用人才,着力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等高素质乡村人才。

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在崇州,政策倾向度和环境舒适度关联区域人才“黏度”,是支撑人才创新创造的“后勤保障”。留住用好人才,发挥他们的效用,得益于加力加劲做优环境、用心用情做好服务。

目前,崇州正逐步建立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以提升政策精准匹配度为方向,健全重点人才需求常态化收集办理机制,迭代升级人才政策,细化“崇州特需人才”目录及认定标准,对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予以重点倾斜支持。鲜明“政治标准、薪酬水平、贡献大小”人才评价导向,探索实施“按薪定才”“以赛选才”“以绩推才”,积极引入“同行评人才”“人才评人才”和“市场评人才”,着力将人才评价权更多赋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用人主体。同时,链接“天府峨眉计划”“成都蓉漂计划”等省市人才计划,加紧科学设置本级人才重点工程,大力实施市管“拔尖人才”“优秀人才”等遴选工程,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让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收益、有荣誉、有地位。

崇州还聚力为人才打造舒适舒心的生活环境,以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生态空间、文化场景和产业社区,布局实施商务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项目,形成分布合理、环境优美的生活聚落。健全“租购补”并举的人才安居服务体系,细化租售服务措施,高质量推进人才公寓建设,让各类人才和职业人群在崇舒心生活。

人才,已然成为崇州发展的底气与基础,更成为城市竞争的优势与品牌。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