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小投入改善大环境 四川泸州纳溪区打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样板

朱虹
2021年12月16日16:05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以前清溪河就是个小水沟,还很臭,鱼都喂不活,我们意见都很大。现在,水也变清亮了,两边岸也变美了,有空的时候还能在景区里面打工挣钱。”大渡口镇民强村花田景区龙门堤的村民邹锐龙提起现在的清溪河,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清溪河地处的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水系资源丰富,有19.8公里长的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大小溪河130余条。

“过去,我们清溪河流域植被比较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流域内的12家工厂造成水源污染,常年水质居于劣V类。”泸州市纳溪区水务局局长蒋齐武介绍,“十三五”以来,纳溪区积极治理水土流失,把治水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使水生态、水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其中,清溪河小流域成功创建为全国5个、全省第一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泸州纳溪区小流域改造后的美景。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小投入改善大环境 打造“生态+环境”样本

“之前纳溪区内小流域有很多老工业基地,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情况特别严峻,给当地自然环境治理造成了困难。后来我们下决心关闭了流域内所有工业企业,对水污染进行治理。”蒋齐武说,为了让水土保持项目达到更好的效果,纳溪区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的机制,以国家专项资金为撬点,积极整合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和社会投资介入,成功打造了“生态+环境”示范样板。

关闭流域内工业企业的同时,纳溪区大力实施水系净化工程,对护岸措施、生态水系、污染源治理等措施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使得流域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水以上标准,每年保水量比治理前增加18.6万立方米。

除此以外,纳溪区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山顶戴帽植树造林、山腰种植茶树果树,建立了万亩优质甜橙基地、千亩特早生态有机茶园、生态花卉基地等,形成“四季花海、花果飘香”的滨水景观。“同时,我们大力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对流域覆盖的7个行政村实施污水处理、垃圾清理、农厕改造等,并累计新硬化了15公里道路,建成了大约30个生态卫生间、300个生态垃圾桶等,不断完善了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

泸州纳溪区小流域改造后的美景。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小治理彰显大效益 建成“生态+产业”样本

纳溪区在水土治理中,除了生态建设,还充分利用了水资源的开发来打造“生态+产业”样本,实现区域价值的整体提升。通过良好的水质和酿酒基础规划建设了集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于一体的“中国酒镇·酒庄”,并采取“股权众筹”“基金+信托+互联众筹”等方式开展酒庄项目建设。

蒋齐武提到,通过将花文化与酒文化的有机结合,将昔日被严重污染的清溪河打造成了西南远近闻名的“花田酒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目前,借鉴“花田酒地”经验,纳溪区对白节梭坝河、上马洞沟河等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建成云溪温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龙湖等景区景点,成为“全域旅游”重要支撑。

除此以外,纳溪区积极打造“三产联动”示范样板,通过打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三产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以酒庄建设为核心,上游延伸至特色农业,实现循环发展;下游延伸至第三产业,通过酒庄建设,融合山、水、田、林等景观,实现良性互动,也为其他地区的地域发展提供了更多借鉴思路。

泸州纳溪区小流域改造后的美景。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小流域构筑大民生 实现“生态+文明”样本

“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目前,随着纳溪区小流域生态治理的成功,使得更多群众受益。站在大渡口镇凤凰湖村茶城的观景台上,村民蒋龙海指着前方的大片茶叶田,“这片茶园可能有1000多亩,就是这两年政府找的老板承包来种的茶叶,原来的荒山变绿了,我们每年不但有承包费,还帮老板管理茶叶,收入也增加了。”

原来,纳溪区通过创新“投资公司+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村民”四位一体模式,依托于生态环境改善、不仅将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蒋齐武说,目前,花田酒地景区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小流域涉及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治理前增长40%以上。

据悉,纳溪区小流域的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加速了流域所在大渡口镇绿色新型城镇化步伐,实现“人的城镇化”与“人的新农村”有机融合,并且健全完善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得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下一步,纳溪区将继续做好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工作,守护好纳溪的青山绿水,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