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文化

梓潼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衡量唐代石刻早晚的“标尺”

2021年11月26日09:48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梓潼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衡量唐代石刻早晚的“标尺”

  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卧龙镇,藏着一处秘境摩崖造像:所在巨石为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东西长5.5米、南北宽5.2米、高3.2米,四面开龛,南面为千佛龛,俗称千佛岩。除南面的千佛石刻像外,在东面造像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供养人、二力士,称为“东方三圣”。西面共有造像52尊,称之为“西方三圣”,龛门外则有一则唐贞观八年的造像碑记。

  11月22日,记者探访了这处摩崖造像。据当地文馆所负责人介绍,对于没有明确造像时间的石刻来说,这就是衡量唐代石刻早晚的“标尺”。

  造像雕刻流畅属唐中期遗物

  由于近期正在对该处造像进行维修,庙宇的四周已被护栏围住。记者进入庙宇内发现,南面原来雕刻的20排、每排各50尊造像的千佛龛,或因风化或其他原因,部分已无法看清原貌了。

  据梓潼县文广新局原文馆所所长吴小龙讲,在明末清初时期,张献忠进四川时,除被其认做家庙的七曲山大庙外,其余寺庙均被其毁坏。而千佛岩上面的寺庙被点燃后,烧了三天三夜,“我们上次在修护时,用仪器测量发现,造像周围的岩石内部,已被烧裂了。”

  吴小龙介绍,东面龛内的“东方三圣”,佛高1.3米,从整体造像看,线条自然,肌肉感很强。二菩萨站于佛的两侧,表现出端庄、娴静的表情。二弟子神态端庄,二力士威武雄壮,守护在龛门两侧。龛外沿两侧原刻有140尊小佛,现存68尊。龛顶刻天龙八部,为浅浮雕,形象丰满,刀法流畅,属唐中期遗物。

  西面52尊“西方三圣”,龛正中为阿弥陀佛,宝珠形头光,头饰螺髻,头顶有高宽的肉髻,双耳穿环,身着通肩式袈裟,袈裟的右下摆从左肩搭在后肩上,形成披风,结跏趺坐于两层仰莲瓣的莲台上;右手平举,以拇指和中指相捻,余三指平伸,施莲花印。左手举于胸前,施愿印。佛左右两边的菩萨呈站势,头顶挽螺髻、戴花,身着半式天衣,下身着羊肠大裙,腹部没有呈十字交叉的璎珞。帔帛从双小臂上下垂,在大腿处形成三道大圆弧。

  造像碑记清晰雕刻时间精准

  “西面的石刻,最能证明造像的建造时间。”吴小龙说,在西龛外的右臂处,有一则唐贞观八年的造像碑记,碑首题:“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邓元觉书,作龛及镌字杨字尚”,碑末落款“贞观八年七月十四日”,碑的下半部有52个出资人。

  据吴小龙介绍,在四川境内,标有雕刻时间的摩崖造像不是很多。大多数的雕刻年代,均是根据雕像的手法来判定雕刻的年代。“这一处雕像有明确的雕刻时间,为其他造像的年代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尺。”根据雕刻手法的不同,来判定他在唐代以前或后期。对于现在雕刻年代的认定,吴小龙说,随着碳14、红外线相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出现,雕刻时间的认定推算得更精准。

  千佛岩摩崖造像充分反映了唐代初、中期石刻造像艺术水平,虽有风化剥蚀,但不难看出当时造像的布局和场面是十分壮观的。1956年,四川省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新认定公布其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姚茂强)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