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四川绵竹市探索“三联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1月22日14:2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四川省绵竹市坚持以组织振兴为龙头,通过组织搭台引领镇村充分依托和挖掘本地优势资源,从“镇村联片、村企联动、产业联合”着力,有效推动发展转型、产业升级、治理见效,逐步形成全域乡村振兴格局。

镇村联片发展,以“党建联盟”筑牢乡村振兴组织阵地

突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先行,围绕绵竹市镇村规划“3+2”片区经济区发展思路,在全市12个镇(街道)、46个中心村探索推广“党建联盟”工作机制,建立片区综合党委8个、中心村基层党委32个、景区综合服务党委3个,构建起“党委+网格党支部+功能党小组”的“1+N+X”片区发展组织体系,搭建起解决镇村、村村、村企之间统筹协调、资源整合、融合发展等问题的议事协调平台,为全市高颜值生态旅游休闲区、高质量产城融合发展区、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传统文化交融示范区、绿色工业转型协作区振兴发展筑牢基层组织堡垒。

乡村振兴旅游特色镇清平镇通过联村设党委、联网建支部、联产设小组,创新“1+5+4”党建联盟工作法,引领党员群众转变思维、积极创业,带动2000余人从业文旅产业,现已开办民宿、农家乐200余家,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过万人,成功走出一条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产业转型发展“三变”之路。

村企联动发展,以“集体经济”撬动乡村振兴内生动

增强乡村振兴自我造血功能,聚焦绵竹市乡村旅游产业带、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先后实施中省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32个,依托优势企业发展带动作用,探索出“党建+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建立起生产服务、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入股投资、盘活资产、物业经营6种创收模式。通过村企联动,已出租流转土地、物权600余宗,利用闲置资产自主开发市场化经营项目12个,与市场主体合作开发经营性项目16个,形成乡村旅游、特色种植、景区服务、工业园区服务4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带,32个集体经济扶持村2020年共创收439万元,与扶持前相比增长超63%,实现“人工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

乡村振兴产业园区中心镇新市镇创新实施村企共建、村企融合发展,利用中央、省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依托龙头企业龙蟒大地建设新市工业园综合服务区,构建起“综合党委+民主协商+五大服务”的“115”融合发展机制,通过发展物业服务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年创收60余万元,共辐射带动200余名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实现群众增收、村企共兴。

产业联合发展,以“业兴民富”画好乡村振兴双赢画卷

绵竹市以产业为核心驱动农村发展 、农民致富,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先后建起花木、蔬菜、果树、竹笋等多个种植产业园,在巩固传统农业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将地域特色与农业资源、乡土文化要素相结合,大力发现现代特色农业。同时,结合绵竹市全域旅游打造,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思路,依托厚重的历史、民俗、农耕文化及奇特的自然景观,推进建设年画里、九龙里、清平里、石虎里等30个乡村旅游综合体,精心打造山地运动小镇、年俗村、杨家院子等一批特色田园村社,着力培育休闲度假、运动康养、农业体验等生态旅游业,加速农文工体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市农文工体旅融合示范区。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孝德镇探索创新“支部干好平台搭建、部门干好文化推介、协会干好技术培训、村民干好订单生产、企业干好市场运作、集体分配发展收益”的“五干一分”发展模式,将年画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传统年画及衍生产品1000余种,推动年画等特色产品年订单量超过30万件,带动村民月增收2000余元,实现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美好愿景变为现实。(雷丹)

(责编:罗昱、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