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籍航天员首飞太空 “成都造”护航神十三

2021年10月16日08:49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小字号
原标题:成都籍航天员首飞太空 “成都造”护航神十三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进驻核心舱后,他们将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

这次“出差三人组”中,成都小伙叶光富是首次“飞天”的航天员。10月16日凌晨,在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叶光富家中,亲友们相聚一堂,紧盯着电视,观看神舟升空。

10月16日凌晨,在天府新区万安街道叶光富家中,亲友们相聚一堂。紧盯着电视的叶光富母亲刘绍林,神情严肃,眼神中透露着紧张。叶光富姐姐叶亚丹不时抚摸母亲紧握的双手,缓解着母亲的情绪。

“5、4、3、2、1,发射!”

当听到发射宣告声的一瞬间,母亲伸出大拇指说:“加油!”现场五星红旗挥舞,叶光富的家人们唱起了《歌唱祖国》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欢呼声中透露出的是为叶光富的祝福,更是对伟大祖国的歌颂。当听到进入预定轨道时,现场再次想起欢呼声。姐姐和妈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叶光富的姐姐叶亚丹告诉记者,出生于1980年的弟弟6岁上了家附近的一所乡村小学,那时,全家住在农村,父亲早逝,是柔弱而坚强的母亲一力承担起家里的农活和抚养儿女的重任。坚强和坚持,是母亲用行动教会自己和弟弟的人生功课。

而10月15日,记者来到叶光富的中学母校四川天府新区太平中学,拜访了他当年的任教老师张庆国。期间,张庆国拨通了叶光富的电话:“叶光富,祝贺你入选本次的飞行组!”在电话那头,叶光富说:“谢谢大家,也感谢所有太平中学的师生朋友们,有你们支持鼓励,我信心满满,一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叶光富高中英语老师邵锡光说,对于不是特别拔尖的英语学科,叶光富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学习计划。当时他专门给叶光富开小灶辅导英语,叶光富的学习动力很强,愿意学,也能吃苦。最终叶光富没有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期望,成功将这门学科成绩补了上去。

另据参考消息引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4日的报道,叶光富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中国空间站未来全面运行时,他被视为中国航天员接待外国同行的关键人物之一。

叶光富欧洲洞穴项目教练送上“首飞”祝福:

我们全体洞穴队友以你为傲

这次“出差三人组”中,成都小伙叶光富是首次“飞天”的航天员,他曾于2016年参与欧航局(ESA)洞穴训练项目(CAVES)。在他即将执行“首飞”任务之际,洞穴训练项目教练萝蕾丹娜·贝索尼向记者讲述了她所认识的叶光富,并向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道贺。

萝蕾丹娜为叶光富送上了首飞祝福:“首先,我想向他送上来自我们CAVES队员的祝福,我们人人都爱他,真的非常非常以他为傲。我们也很确定,他会做得很棒。”她还贴心地补充道,“他一定要享受这个旅程。”

2016年,作为中国航天员的代表,叶光富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进行的洞穴训练(CAVES),并担任团队中的调查数据工程师,和同伴一起在洞穴中生存了6天6夜。

在萝蕾丹娜眼里:“叶光富是个非常棒的、令人愉快的人。他在洞穴训练项目中非常具有合作精神,极富学习热忱,对安全问题尤其敏锐、细致。”

据萝蕾丹娜回忆,叶光富在训练课程中非常专心,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很多东西。这个训练课程中有沟通、团队合作、决策和情境意识等多维度的训练内容。叶光富还特别告诉她,自己特别喜欢其中的决策部分。看到他对课程反馈的理解,萝蕾丹娜很开心,因为这正是作为课程设计者的萝蕾丹娜最想要的东西。

欧航局向记者介绍,CAVES给宇航员提供了类似太空的环境和情境,有助于他们将这种经历中学到的东西转移到太空探索中。因为洞穴环境提供了许多与太空类似的条件,比如与外界隔绝、没有昼夜交替、封闭、隐私最小化,还有技术上的挑战,不管卫生还是日常舒适度方面的设备和用品都有限,还持续存在着风险。当宇航员们作为一个团队进入与世隔绝的洞穴,进行探索、科研,每天向任务控制中心报告,这也是跟太空任务非常相似的事情。因此,在任何能实现这种体验的环境中进行培训都会对宇航员有帮助。他们除了会深入洞穴,还会在海上进行训练。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柯娟 饶颖 宿姮 郑晓凤 潘安琪 刘杰 林容

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简称“中电科十所”)获悉,此次发射任务中,位于成都的中电科十所承研的设备应用在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以及地面应用系统中,为神舟十三号奔赴太空保驾护航。

“成都造”护航背后,在产业领域,近年来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建设成效明显,产业体系不断完善。10月15日,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2020年,成都市航空航天制造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发展态势良好。

跳出成都看,一些“成都造”品牌正在走向全国。今年7月,“成都造”翼龙-2H无人机紧急驰援河南,参与当地抗洪救灾。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州珠海开幕,今年登陆科创板的成都上市企业纵横股份携带多款无人机产品亮相,其中,大鹏CW-40无人机是首次对外亮相,而该公司今年3月推出的新品CW-15二代无人机也在航展受到关注。

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

“成都造”全方位护航

在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中,中电科十所配套的设备有双频测速应答机、脉冲应答机、双频测速应答机天线、脉冲应答机天馈、高频电缆、双频测速应答机测试仪、脉冲应答机测试仪等,特别是应答机作为运载火箭的“眼睛”,与地面雷达协同,完成对运载火箭的全程实时航迹测量,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用以判断飞行是否正常,可以说它是“神舟快递”是否正常发出的重要一环。

T0控制台是安装在发射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主要是为发射中心控制发射点火的T0时刻提供帮助,直播中所能看到的发射倒计时、运载火箭的点火和起飞时刻,都少不了T0控制台的参与。T0控制台还可以将各个关键时刻分发到通信、测量和控制等系统,确保了各项指令的分发与反馈毫秒不差。

测控系统的任务是完成对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在各飞行阶段及工作阶段的测控管理,主要由控制中心、测控站、测量船、天链卫星组成,执行对载人飞船的轨道测量、遥控、遥测、火箭安全控制等。中电科十所承研了参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一半以上的包括多个陆基、海基,以及天基系统在内的测控系统,可以说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织就了一张安全测控网。

卫星数据的实时接收,科学探测数据的处理、解译等任务都需要地面应用系统来完成,中电科十所承建的多个地面数据接收站,通过接收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的测控数据,实现对飞行各个阶段科学数据的处理、解译和管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成都造”护航背后

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实力

多点布局产业园区 实现高质量错位发展

瞄准建设“航空经济之都”的目标,成都市加快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空天制造—航空运营—空港商贸”全产业链初步形成,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投运,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版图不断拓展。

紧邻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未来科技城正在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加快聚集。采访中,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域正前瞻布局卫星及应用,重点发展航空电子、民航培训与服务,推动高端研发和先进制造发展,“力争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实现总产值90亿元。”

10月15日,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以下简称“天府校区”)施工现场一派忙碌。记者从校方获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现在进入大面积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底能实现大部分建筑单体主体封顶,2023年6月全面建成,2023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天府校区将设置12个科研实验室。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翔介绍,天府校区在科研实验室建设方面,包括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民用航空器火灾、民机复合材料等实验室,涉及 “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飞机防火与救援”、“智慧民航”等多个领域,瞄准民航行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力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不止是成都未来科技城,紧邻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也在借助临空区位优势打造特色化的航空航天产业。据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聚焦商业航天、新型材料、碳中和、智能成套装备等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引入优质民营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

记者从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采访获悉,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头部企业引领、细分领域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据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区等地均确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定位,实现高质量错位发展。在政策要素保障方面,成都市已编制完成《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建设规划(2019-2025年)》《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探索与实践研究》等5个战略规划。

商业航天项目扎根

“成都造”走向海外

去年11月7日,“谷神星一号·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刷新了成都商业航天的“新高度”,实施这项发射任务的企业星河动力已经在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进行业务布局。

“我们在园区有2个标准化工厂即将交付使用,届时会在成都招聘一些研发人员和智能制造人才,未来,随着业务不断扩大,预计成都项目的工人总数将达300人左右。”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谈及项目落地成都的原因,夏东坤坦言,有四个原因吸引他和团队选择成都。“从全国来看,成都的航空航天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其中,航空和航天领域加工制造工业很成熟,相关生产设施很完善;在区位上,成都距离酒泉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便捷的交通;成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扎堆,有利于人才招揽。”夏东坤尤其对成都的营商环境印象深刻,“我们感觉到,成都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在办公场地、人才引进等方面能给企业带来很多优惠。”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夏东坤表示,公司的部分生产制造业务会委托给成都当地智能制造企业,通过这个过程加快融入到成都本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去,“我们委托制造业务会和当地企业发生更多合作关系,最终一起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水平。”

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正引来资本关注。成立于2019年的盈创德弘航空基金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这几个方向进行投资,该基金投资的成都企业天微电子于今年7月登陆科创板。基金负责人何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会一直关注当地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发展,从中挖掘潜在投资标的,通过资本力量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宋嘉问

(责编:袁菡苓、罗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