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1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荷花奖”新秀抢先看

2021年10月15日07:18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青春小荷 露尖角

  战马嘶鸣,军旗猎猎,一段关于草原骑兵的峥嵘岁月呼啸而来,歌手阿云嘎演唱的主题曲一响起,直戳现场观众泪点……10月10日,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打造的舞剧《骑兵》亮相成都城市音乐厅,参加在成都举行的2021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

  本次展演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汇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辽宁等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10多部作品,每部作品都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除经典舞剧外,还将展演近一两年来获得“荷花奖”的优秀新剧目,它们引领了中国舞蹈创作新风向,获得不少青年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骑兵》

  “大活人”演骏马 似与不似之间最妙

  辽阔草原上,奔腾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群骁勇善战的草原骑兵正浴血奋战。刀光剑影中,红色战马尕腊牺牲在战场上,主人公朝鲁怀着悲痛心情将其怀抱在胸,并将一缕马鬃揣进怀里。此时,阿云嘎演唱的《四岁的海骝马》缓缓飘荡在舞台上,直击人心,全场静默……

  《骑兵》是1949年以来中国舞台艺术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剧中,有匹战马名叫尕腊,由内蒙古艺术剧院首席演员巴音达来扮演。由于巴音达来的表演栩栩如生,散场后他被成都观众“围堵”合影。

  用人来演绎马的形象,这是舞剧《骑兵》的艺术亮点之一,也是创作难点之一。舞剧《骑兵》总导演何燕敏解释,这样“反其道而行之”,不是一时的创作灵感,而是多年的心理情感所致。“我是骑兵的女儿,这部剧寄托的不仅是我的情怀,还有我和父辈生命流动的风景。”

  “在蒙古语里,尕腊有‘火焰’的意思。”何燕敏解释,她父亲曾有过一匹红色战马,“它奔腾起来的时候,红色的鬃毛飞腾,像燃烧的火焰。”

  何燕敏很尊重蒙古族文化审美中对马的情感。她认为,若要在舞台上更好地呈现蒙古马的神韵,用道具显然少了一些灵动,在情感表达上也有障碍。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兵种,骑兵是战士和战马的合体,他们是不可割裂的战友。那为何不以“人”为“马”呢?

  因此在《骑兵》中,观众能看见红鬃跃动的尕腊丰富多面的形象:在女主人公面前,尕腊是温驯乖萌的;在男主人公面前,尕腊却刚烈不羁,难以驯服。在男主人公驯服尕腊的过程中,烈性子尕腊甚至把男主人公摔在地上360度拖行,剑拔弩张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饰演男主人公朝鲁的布仁孟都是一名“95后”。他介绍,他和战马尕腊有不少高难度的托举动作,为了演绎出人马合一的形象,在长达一年半的配合中,他们不断磨合,并逐渐默契,“为了展现人马同频,在演出中我们甚至会有意识地让彼此呼吸频率都保持一致!”

  何燕敏回忆,在舞蹈编排上,该剧大胆创新,从传统蒙古舞中截取其魂魄和气韵,演绎出全新、独有的舞蹈语言,从而迥异于常见的、程式化的蒙古舞,让其生出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曼妙。剧中还通过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多种形式,生动立体地表现出人与马的情感相通。

  《努力餐》

  “心理舞剧”血战到底,还要麻辣“说唱”

  “要是可以重新活一盘,我还要再搞努力餐,让老百姓全都吃饱饭,天下太平没得战乱,努力努力,血战到底,努力努力,血战到底……”2020年代表四川夺得舞蹈界专业最高奖“荷花奖”的舞剧《努力餐》,是这次展演的开幕大戏。

  舞台上,随着一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努力餐楼开门营业。变脸、盖碗茶、火锅筷、川菜、叮叮车……成都人熟悉的文化元素带观众“沉浸式”走进努力餐楼的故事中,最后演员们“血战到底”的说唱片段,将舞剧引燃,推向高潮。

  “悠闲中透着倔强,这是四川人的性格,也一定是四川才有的革命故事!”导演钱鑫说。剧中的主要人物车老板,是以革命先烈车耀先的生平事迹为原型进行改编。努力餐楼作为党的秘密情报联络站,故事也大都发生在这里。这部剧里,你能看到成都人喜滋滋地晒着太阳,采耳、洗脚迎客,但也能在川剧变脸中嗅到革命年代的剑拔弩张。

  “其实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心理舞剧’吧,我们尽可能去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编剧潘乃奇说,比如第三幕开场,三个人带着各自的心事边吃东西边暗暗展开较量,虽然在现实中发生这种场景,不见得会有这样激烈的碰撞和试探,但主创认为当事者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舞剧中一段车老板与冷处长相互躲藏的戏,借用了戏曲《三岔口》中的经典段落,三人围绕一张矮桌,在暗夜中彼此试探,随时可能因发现彼此而暴露身份,每一场吃戏,都是一次内心戏冲突的集中爆发……“用语言或许可以很轻易地说出推理过程,但是在舞蹈上,这种表达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非常考验导演的功力。”

  “努力努力,血战到底”,舞剧结束前,一段四川话说唱也成为点睛之魂。潘乃奇最初写了这段说唱歌词,后来与两位总编导、这首歌的演唱者袁钰笼、作曲王喆一起讨论并敲定最终版本。潘乃奇表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革命者热血沸腾、血战到底,这种精神至今仍存在,只不过今天我们对抗的可能是疫情、洪水。无论什么年代,我们向上的奉献精神是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所以这首歌是写给所有英雄的。

  《醒·狮》

  舞剧少年的“武侠梦”,“醒狮”斗舞先看拳谱

  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黄飞鸿系列《狮王争霸》的朋友,一定对“舞狮”中的“醒狮”印象深刻。舞剧《醒·狮》,巡演就在豆瓣斩获9.0高分。其舞蹈语汇萃取了大量包括醒狮(即中国舞狮中的南狮,明代在广东出现,流传于南方)在内的岭南文化。这部舞剧曾摘得第十一届“荷花奖”。

  11月8日、9日,广州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的舞剧《醒·狮》将参加本次展演季,在四川大剧院演出。剧中舞者们酣畅淋漓的大量“舞狮”片段,充满了男性力量感又具有舞蹈的观赏性,加上少有的“双男主”结构,被不少网友评价为“超燃”!

  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中,有两位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国家大义,由分而合,不屈不挠。《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指向民族觉醒的不屈抗争精神。

  “凡学舞醒狮者,必须先学南拳。”钱鑫和王思思是这部剧的总编导,他们敏锐地发现了醒狮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武侠因子”,打通了武术和舞蹈的“任督二脉”,使得《醒·狮》有一种独特的舞蹈美感,阳刚味儿爆棚。

  “我想不少人看完这部剧,会点燃和唤醒心中由《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武侠片带来的武侠情怀。”80后编导钱鑫也是看着武侠剧长大的,他觉得这些记忆渐渐远离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但依然动人。为了把舞蹈建立在扎实的传统文化之上,编导们专门找来“武术拳谱”,开始南狮“习武”。

  勇猛的南拳不同于北腿,它讲究快速的攻击力,因而舞剧节奏就“快准狠”,用短小精悍的舞段支撑起跌宕起伏的剧情,不留叙事上的拖沓废笔,颇具电影质感。南拳马步和南派醒狮特有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难度技巧,融入在舞台上,你能看到两位男主在3平方米的方台上惊险地切磋技艺,一呼一吸一招一式,扣人心弦。舞剧舞蹈语汇还吸收了南拳中“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及“咏春拳”等主要拳法,展现出阳刚威武的气质。

  但在舞台上“习武”,并不是完全照搬武术。“我们提炼出的舞蹈语汇力求与醒狮文化、核心表达、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舍其‘形’取其‘神’,创造出属于这部剧的独特舞蹈语汇。”钱鑫说。

  《朱自清》

  走出课本,朱自清先生不再“匆匆”

  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本次展演中的新晋“荷花奖”剧目,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的舞剧《朱自清》则自带江浙一带的人文风骨。

  著名学者朱自清出生于江苏,后随父定居扬州。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朱自清散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让不少人记忆深刻。全剧以“背影”“荷塘月色”为贯穿,舞段唯美成为该剧“必看名场面”,结尾歌手郁可唯一首主题曲《匆匆》,让人“梦牵”。

  但舞剧《朱自清》没有局限于此。从开场到结束,全剧采取病榻上的晚年朱自清回溯一生几个重大转折点,收放自如地叙述他的人生及其重要作品产生的背景,如主人公一辈子进得最多的“三道门”——书店、药房和当铺,精炼到家,含义深邃;又如朱家那张体现亲情温馨的“小饭桌”,在民族灾难降临之际如同山河破碎,四分五裂,由此演绎出一段动感十足、气势磅礴的大群舞,活脱脱一幅苦难“流民图”。从为人师、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等多个角度,刻画一个多维“素人风骨”的朱自清。“把先生的散文之美和舞蹈之美融合起来,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朱自清的一生。”扬州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如峰说道。

  为了扮演好朱自清这一角色,青年演员周晨常常卷不离手,通过大量文献和影像资料来了解朱自清,同时还特地拜访朱自清先生的亲人,仅是朱自清在《背影》中用手接过父亲递来的橘子,就排练了数千次:“演这个人物,不是要你的腿能踢多高,腰能下多低,有时候恰到好处的东西,反而能够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些特质和特性,这是整个角色带给我的蜕变。”此时的舞台上,朱自清不再“匆匆而为”,多了一份时间沉淀下来的从容与自如。

  在《朱自清》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来,《朱自清》在这个时代也有着鲜活的意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对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都是这个社会的文化导向,而《朱自清》在这个时候恰好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保留的独特气质。”(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边钰)

(责编:高红霞、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