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都底色

2021年10月14日18:56 |
小字号

10月12日,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这是我国首次以“伞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区域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

成都作为全球唯一具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资源的超大城市,此次正式成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其中就包括成都片区。据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县(市)。面积1459.4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145.01平方公里,是邛崃山、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

“消失多年的小飞水瀑布又回来了!”望着眼前的哗哗水流,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副站长曾泽军发出感慨。据成都媒体报道,今年9月底,成都大邑县开展了该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水电退出工作。消失多年的小飞水瀑布、水柴溪瀑布与大飞水千年飞瀑的奇观重现成都西岭雪山。

近年来,成都加大栖息地保护修复力度,目前已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4.36万亩,计划2025年前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修复30万亩。

同时,成都坚定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数千公里天府绿道蜿蜒城乡,龙泉山森林公园提升碳汇能力,空气质量优良天气逐年增加,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合格达标……成都市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不断提升。

今天,放眼成都,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正在这里呈现。根据2020年度成都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成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现记录的高等植物有4459种,占全国14%,占全省植物总数40.86%;共记录陆生野生动物7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20种。

今年的国庆假期,是自然教育机构乡野走廊负责人蒋志友近年来最忙碌的一周,他接待了近200名参加观鸟活动的游客,是往年的两倍,大部分是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来观鸟。“观鸟热与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蒋志友说到。

成都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根据成都鸟类名录2.0版,目前成都境内已知分布有鸟类21目80科511种,其中非雀形目有20目36科225种,雀形目有44科286种。5年间,有45种鸟儿“落户”成都。

上龙泉山观鸟,去绿道骑行,到锦江夜游……多层次的生态旅游格局正在成都兴起。依托公园、绿道等绿色资源和开敞空间,成都统筹布局了1764处、399万平方米文体旅商设施,全面提升42个商圈、63个特色商业街区,创新推进全域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提升,前瞻培育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体育运动等新兴业态和生活方式。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超过1500万名游客走进成都的公园绿道,实现营收近1.3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幸福美好生活。成都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政治责任,切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王明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