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国六标准尾气催化剂 成都企业打破国外垄断
随着“蓝天保卫战”打响,全国各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汽车尾气治理领域,以成都中自科技为代表的国内环保催化剂厂商打破国外品牌技术垄断,成功研发出国六排放标准尾气处理催化剂。
严格标准带来更多机遇,中自科技借力资本市场即将登陆上交所科创板。10月10日晚间,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宣布自10月12日开启网上网下申购。根据公司招股意向书显示,此次IPO中自科技募集资金将在成都建设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开展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等项目。
突破技术垄断
开发国六排放标准尾气处理催化剂
自2005年在成都高新西区成立以来,中自科技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移动污染源(机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等)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内厂商之一。
在汽车尾气处理行业,长期以来,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等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占据了以机动车尾气处理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的环保催化剂全球大多数市场份额,并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
为打破这一格局,中自科技通过近16年的长期研发,突破了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先进涂覆技术等环保催化材料从配方到工艺的全套核心技术,开发出国六排放标准尾气处理催化剂。截至目前,中自科技已取得11款天然气发动机型国六公告、5款柴油发动机型国六公告及439款汽油车型公告。
随着我国移动污染源尾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中自科技持续进行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升级,相继开发出满足国三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目前,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53项、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其中40项发明专利已经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近年来,公司经营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10.01亿元和25.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6.89%,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上市募集资金
在蓉建设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
根据招股意向书,此次IPO中自科技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14.6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新型催化剂智能制造园区、汽车后处理装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国六B及以上排放标准催化剂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我国机动车在全面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正分步向国六排放标准过渡。2020年7月,成都率先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据悉,国六标准分为国六A和国六B两个阶段,国六B排放标准中的部分指标较国六A更严。
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自科技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前的上市路演当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紧抓环保催化剂行业快速发展、排放标准升级带来的历史机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性能水平,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拓展环保催化剂应用领域,努力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提升公司在环保催化剂领域的行业地位。
据悉,在尾气处理催化剂方面,公司将依托目前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进一步针对贵金属催化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底层催化材料和催化剂技术进行持续研究,开发出更高性能、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公司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销售规模,不断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助力尾气处理催化剂实现国产化。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方面,公司将基于已有技术和公司参与的“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持续引进先进研发、检测设备和行业内高端人才,保障研发团队的技术领先性,持续进行技术研发。本报记者 刘泰山
新闻链接
成都今年新增13家
A股上市企业
近日,成都科技企业频频传来捷报。随着中自科技和汇宇制药(内江)今日开启发行,年内科创板上市川股数量将达到9家,累计在科创板挂牌的四川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3家,其中12家来自成都。
当前,成都正全力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越来越多的黑马高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成都冒出。而从13家企业所在行业看,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企业各有5家,占比最高,这显示出四川尤其是成都在这两大行业的优势地位;此外,机械设备、家用电器、交运设备行业企业各1家。
此外,9月29日,科创板上市委2021年第74次审议会议结束,成都企业海创药业首发事项获通过。同日,华融化学在创业板IPO申请也获通过,成都创业板企业又添一员。至此,成都年内A股新增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13家(药易购、纵横股份、极米科技、海天股份、智明达、川网传媒、圣诺生物、欧林生物、天微电子、雷电微力、国光电器、中自科技和海创药业)。
此外,继纵横股份之后又一家成都无人机企业也将冲击科创板。9月23日,成都中航无人机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成都日报记者 刘泰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