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抢抓“双碳”机遇 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何沙 孙倩
2021年09月29日15:1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节能减排,这既是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清洁能源大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四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四川省年碳排放总量稳定在2.8亿吨左右,虽然是全国人均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四川仍面临产业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化石能源消费需求较大、能源结构需要优化等困难和挑战,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一、低碳转型亟须政策引导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5+1”现代工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四川省推动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截止到202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突破8000万千瓦,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3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3%,“十三五”末单位GDP能耗和人均碳排放分别为0.68吨二氧化碳/万元、3.3吨,在十个经济大省中分别排第六和第十位。

企业发展低碳转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转型成本高、前期投入大、融资成本高、短期收益不明显等,需要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政府要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为企业绿色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降低其转型成本。同时,社会要培养绿色发展的共同意识,通过意识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建立来形成发展低碳循环产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今年4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碳中和推广方案,旨在推动落实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通过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偏好“倒逼”企业技术转型升级。

为支持企业低碳转型,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绿色金融政策,四川省结合实际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创新探索试点绿色金融政策,为全省能源转型、企业学好、用足各项支持碳中和新出台的金融政策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技术创新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速变革

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将可再生能源再次推上风口,既为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四川省的光伏和风能资源集中在“三州一市”,地热资源丰富,氢能和储能等领域的前期布局和科研实力强,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良好基础。

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转型进程显著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继续向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总的来看,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在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生态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能源全产业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面对疫情对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冲击,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实施能源产业链提升工程,带动我国能源及相关产业升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于即将到来的转型,以及新型绿色经济在四川省中的领导地位,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技术创新投资应成为四川省“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各项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有序推进过程中,四川天府新区正在建设碳中和实验室,四川大学牵头组建全国首家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对碳达峰碳中和各项核心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迭代加速,使得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十四五”期间,大幅度增加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是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

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归根结底要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四川省发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鼓励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绿色技术创新,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二氧化碳用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做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气代煤”“以气代油”等各项工作,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则需要大幅度提升电力化、气化水平,并在一些难以减排行业实现变革性创新。

三、绿色低碳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治蜀兴川各项工作中,通过不懈努力,建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建设。“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累计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程296家,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49%,连续三年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比重超过90%,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深入探索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四川省应充分利用现有能源资源、能源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以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四川省应禁止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产业低碳化、无碳化装备创新与应用推广,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减低碳排放量。与此同时,四川省应抢抓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前布局,以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降低产业碳排放量,尽快实现碳达峰。

在建筑领域,四川省应首先做好现有建筑设施的节能改造,优化供能供能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新建建设项目的审批中,将节能、低碳、绿色作为审查重点,构建审查指标体系,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建筑材料、建筑过程、建筑组织方式等应用和推广,实现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的低碳化、无碳化。

在交通领域,四川省应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提高现有运输用能效率,做好节能化改造,降低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推进城市交通运输的电力化和城市间、航运交通的LNG化进程,完善充电、加气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

在能源产业领域,四川省在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稳定水电开发的基础上,发挥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研发实力雄厚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前布局氢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产业规划,积极探索构建碳汇交易模式和体系,为未来四川省和全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做好准备。

作者:

何沙,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导。

孙倩,西南石油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