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新闻资讯

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九寨沟举办

2021年09月27日15:19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研讨会现场。人民网 王波摄
研讨会现场。人民网 王波摄

人民网成都9月27日电 (王波)9月26日,由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举行。阿坝州人民政府州长罗振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任景峰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内外著名专家就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共同推动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形成新时代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倡议。

“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是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以来,九寨沟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型研讨会,也是“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会议采取线下与线上协同、网络直播进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国外国家公园,国内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遗产地、5A景区代表200余人参与了线下会议。

罗振华在开幕致辞中说,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面对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任务,阿坝州以生态为本底、以科技为支撑,让九寨沟实现了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重生,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之际补妆归来、全面开园。罗振华表示,将以此次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学习吸收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同行单位的交流成果,凝聚合力、达成共识,与大家一道,努力为推动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任景峰从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发来的在线致辞中,回顾了与九寨沟的深厚情份,同时对九寨沟在遗产可持续保护和旅游管理给予了高度赞赏。

本次研讨会共设11场主题报告会,安排在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主题报告会由成都理工大学裴向军院士主持,邀请了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专家Harvey Locke博士、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郭华东院士、中山大学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部理事长 Amran Hamzah教授、原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Gretchen Kalonji教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旅游观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主任保继刚教授、成都理工大学裴向军院士等,面向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议题,分别从遗产地角色、空间信息技术、医疗、灾害防范、高校合作、韧性能力建设、震后修复技术等方向作了主题演讲和经验分享。

专家建言献策

Harvey Locke博士以“变化世界中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角色与韧性”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指出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的全球3个分区方案:分区1城市和农场、分区2共享景观、分区3荒野地。

郭华东院士聚焦“空间信息技术与与UNESCO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议题,指出空间技术在遗产保护方向大有可为,充分利用空间技术,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支撑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他加强遗产可持续发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对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地震灾后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周边地区植被监测和UNESCO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利用HIST重要国际平台落实遗产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遗产保护助力SDG目标实现。

宋尔卫院士以“智慧型医疗联合体建设与旅游风险防范”为主题,与大家探讨后疫情时代旅游与医疗融合促进是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和方向。他认为,旅游地应急医疗卫生水平的快速提升需要新思维与新方法,5G智慧旅游医联体为我国旅游急救与医疗事业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Amran Hamzah教授在“世界自然遗产的灾害防范与应对”主题报告中指出,基纳巴鲁公园是马来西亚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徒步路线的破坏,在短短几个月内,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复杂的概念可以用于指导自然灾害对神山的物理修复。

Gretchen Kalonji教授将关注点放在了“强化与高校伙伴关系,提升世界遗产地韧性能力展望”,指出当今世界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建立高校和世界遗产地之间的跨国合作模式刻不容缓,尤其是要在高校课程里实现多学科融合,通过综合多学科力量来建设世界遗产地韧性能力。

保继刚教授聚焦中国边缘区域旅游地韧性能力的差异对比及其理论解释,以新疆喀纳斯与可可托海景区为案例,从资源结构、客源结构、韧性能力的差异性对比,认为边缘区域的旅游资源只要具有足够吸引力与独特性,依然可以发展旅游业;在经受外部突发事件的影响后,高资源级别景区的韧性能力要强于低资源级别的景区,同时建议国家对口支援政策及相关投资行为应根据旅游地资源属性量力而行。

裴向军院士向参会者展示了“基于OUV的九寨沟震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主题演讲,通过对九寨沟震后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形成了自然遗产地震损景观的调查方法、钙华坝体基础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并基于震后长期演化规律,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方案。方案还原了溃坝前地下水渗流、地表水溢流、生态水供给、大气降水调控,以及维持微生物、钙华生态平衡,实现“环境友好、影响最小” 的修复理念。采用的水文监测、水环境监测、植被监测等手段涵盖了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并结合九寨沟火花海特殊的钙华景观风貌,构建了适宜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修复群落,为九寨沟地区生态恢复与景观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世界遗产地灾后重建经验分享

当天下午,澳大利亚纳马吉国家公园区域经理Brett McNamara、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赵德猛、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国家公园Kazimir Miculini?博士分别就世界遗产地灾后重建、保护与发展等具体内容作了经验分享。

赵德猛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灾后恢复重建实践经验出发,指出九寨沟管理局在九寨沟世界遗产灾后保护恢复管理中,依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世界遗产灾害风险管理》,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底线思维、保证安全;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的基本原则,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规划任务,凝练了九寨沟精神“敬山水、敢为先、致大美“,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UNESCO WHC)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支持,同时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最终恢复成果也是得到了国家、行业专家、公众的认可。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系“国内首次,国际罕见”,其修复恢复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程序难题、管理命题。

庄惟敏院士把分享的焦点锁定在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过程和成果分享中。庄院士项目团队采用了“师法自然,融入九寨天堂的山水胜景;取意人文,体现川藏特色的文化底蕴”的设计理念,既为游客提供了顺畅的集散体验,又将现代、传统、自然的多元风格融入设计中。

在主题报告环节结束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张朝枝教授主持的多方研讨会议正式举行。专家们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地如何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以及灾后重建、增强韧性能力建设等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为今后全球各类世界自然遗产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提供参考依据与操作指南。根据研讨结果,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部理事长Amran Hamzah教授为代表,向全球发布《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九寨沟共识》,呼吁世界自然遗产地强化韧性能力建设,促进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作为自然遗产修复的良好典范,九寨沟灾后修复和重建经验与世界其他遗产地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韧性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