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接力对口支援 助力麦宿镇打造全国涉藏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带)

2021年08月21日14:3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近日,成都高新区(简阳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德格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力帆一行第三次到甘孜州德格县麦宿镇调研。在走访达马乡卫生院、多瀑沟旅游环线以及麦宿片区民族手工艺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和配套设施等援建项目之后,张力帆表示,要深化新发展阶段对口支援工作,助力麦宿镇打造全国涉藏县一流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带)。

接力支援 整体提升

助推德格县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牧业为主,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

从平原到高原,芙蓉花邂逅格桑花。一批又一批成都援德人接力来到雀儿山下,义无反顾挥洒汗水、燃烧青春。

2012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德格县,4批共686名援德队员前赴后继涌入德格县。

2020年2月,德格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2021年5月17日,成都高新区(简阳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25名队员到达德格县,正式开启助推德格县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工作队中,多人都是第一次来高原,刚到时出现过头痛、失眠、发烧等高原反应,迅速调整后又各自投入了工作一线。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对口支援工作将在实施教育、卫生、文化整体提升行动,助力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干部互派、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制,探索建立专家支援发展智库等方面展开,助力德格县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张力帆表示,在麦宿镇,工作队将继续按照“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引领示范、联动沿线”思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发展基础支援,以全域旅游、产业融合为路径,引领和示范全县乡村振兴,打造全国涉藏县一流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带)。

文旅结合 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麦宿镇镇长四郎降称介绍,2020年,撤销普马乡、达马镇,设立麦宿镇,以原普马乡和原达马镇所属行政区域为麦宿镇的行政区域,海拔3560米,距县城105公里,幅员面积686.8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57339公顷,草场面积228011亩,退耕还林722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2970亩,常驻人口4000余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有12个行政村通电、通水、通路,属半农半牧,主要经济来源靠政府补贴、农牧业收入、手工艺收入。

多瀑沟是康巴地区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大峡谷,地处麦宿沿普马乡上朔的原始荒塬地带。整个多瀑沟生态旅游占地面积1112平方公里,从丁麦公路傍麦曲河逆行而上,穿行于绵延不尽的生态大峡谷之间,这里常年青山依依,溪水淙淙,犹如另一个世界。

在调研多瀑沟旅游环线时,张力帆谈到了如何发展麦宿镇的全域旅游,“注重文旅结合,抱团发展,把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多瀑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他说:“要尽快启动多瀑沟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培养一批懂管理、会服务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创建多瀑沟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围绕旅游六要素,加强业态建设;建设科普宣教示范基地,发展研学旅行;加强景区生态环保建设,组织开展景区生态环保教育,加强景区和麦宿镇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民间小作坊 致富“大车间”

持续稳定助力文化富民、乡村振兴

工作队一行在调研麦宿镇土陶、木雕、编制、铜铸等民族手工艺项目时,详细了解了这些手工艺产业振兴项目的经营、帮扶带动、资金使用、群众受益及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并与各项目运营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交谈。

在麦宿传统铜铸艺术钦乐工坊,负责人达瓦占玛介绍,“目前工坊有工人45人,依托本土藏艺通电商公司和麦宿民族手工艺展销中心,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工人工资就占了50%。凭手艺能挣钱,传统民族手工艺也能传承下去。”

张力帆指出,产业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立足当地实际,巩固好原有产业,谋划一批前景好的新产业,通过产业项目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将通过非遗研培计划对传统工艺集聚地持续进行关注和帮扶,让传统工艺赖以生存的土壤更加坚实,从而可持续稳定地助力文化富民、乡村振兴,让民族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悉,麦宿镇村村有工坊、家家有艺人,而怎样进一步扩大传统民族手工艺的放大效应、增加脱贫增收效果,是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工作队助力下,麦宿镇实践出以手工产品带动农牧民脱贫的“‘2+2+2’文旅商品脱贫模式”,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手工艺这一资源,开发创意化的文化产品、文艺化的实用产品和旅游化的农副土特产品,让更多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第一个“2”指充分利用旅游、文化两种地方资源,第二个“2”指对接外地的人才溢出、消费溢出,第三个“2”指实现本地脱贫的经济效益、观念改变的社会效益。

麦宿依托“非遗”优势资源,通过“产业园区+党建引领+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家庭作坊”的“五个加”模式,推进麦宿产业园建设,充分挖掘发展农牧民群众小手艺,促进民族手工艺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农牧民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麦宿特色产业园区(民族手工艺)厂房建设项目,将全面带动县域及周边旅游产业链,突破文化产业发展困局,对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平台,预计收纳6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也对当地传统手工艺技艺起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产供销一体的麦宿民族手工艺与文旅融合产业园区项目,有机组合民族手工艺产业街区、产业新村、手工作坊及展销中心,创新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生态+文态+业态”融合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园区,推进民族手工艺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将麦宿建成特色产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

今年,工作队配合德格县针对传统民族手工艺发展提出了让民间小作坊成为致富“大车间”的发展思路,总投资400万元,通过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的形式推进,涉及4乡7个村的服装、土陶、木雕、铜铸、唐卡、牛羊毛绒编织、金银加工等11个项目。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德格县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成为特色产业抱团取暖和德格县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并将与沿317线乡村旅游美丽藏寨群落、德格最美湖泊群、印经院博物馆、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独木岭牧俗风情体验园以及雀儿山“探险”、格萨尔遗迹探秘、十八军将士足迹追寻等项目一起,推动麦宿附近的多瀑沟旅游环线和木雕、铜铸、唐卡、土陶等非遗文化品牌的打造,全面带动县域及周边旅游产业链,突破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困局。

结束对麦宿镇的调研之后,工作队信心满满:有了已经成熟的藏寨庭院蔬菜产业、“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小牧场”模式的牦牛奶产业和蓬勃发展的民族手工艺产业支撑,加上正在打造的文旅产业和藏药产业,麦宿镇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成为全国涉藏县一流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带),即将成为现实。(宋豪新、郭磊、孙炯、邹树)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