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凉山彝家火把节 盛大“朵乐荷”掀高潮

2021年08月05日09:21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凉山彝家火把节 盛大“朵乐荷”掀高潮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众多传统习俗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世代相传的民族盛大节日,历时三天三夜。

  火把节在凉山彝族的彝语中称为“都者”。“都”是“火”的意思,“者”引申为“节日”之意。

  千百年来,凉山彝族聚居地区都有火把节,主要分布在“所地”“阿都”地区的布拖、普格、金阳、昭觉、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等地的彝族村寨。其中,布拖县的拖觉区、衣某区、西溪河区和普格县的小兴场区、西洛区、洛乌沟区、螺髻山镇等地彝族村寨的彝族火把节传承最为完整。

  凉山彝族火把节可分节前准备和节日两个过程。节前准备是为迎接火把节到来所进行的各种民间筹备活动,而节日则为连续的三天活动过程。火把节第一天主要是杀牲祭祖,各家团聚进餐,傍晚后打火把游照田间;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热闹而隆重,当日一大早,村村寨寨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会聚到火把节集会地,参与或观看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斗鸡等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同时,弹口弦、弹月琴、吹马布、吹葫芦笙、吹竖笛、唱山歌情歌,其中的“朵乐荷”是凉山彝族火把节中由女子集体表演的歌舞形式,传说“朵乐荷”最早出现在狩猎时代,男人们打猎归来,围起火堆,妇女们跳舞相悦,如今的火把节中,浩大的“朵乐荷”歌舞场面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姑娘们手撑黄伞,相牵围场走圈;第三天,彝语称“都沙”,意为“送火种”或“送节”,主要活动是焚烧鸡翅毛、股骨,祝家人平安吉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整理)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