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践行创新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1991年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19万家,正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3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6亿元,成为四川省首家GDP破2000亿元的园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园区以科技赋能,出台系列政策,组建专班开展“送帮”行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在成都市率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建筑项目100%复工。今年一季度,园区实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1992年获批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域,也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园区坚持发展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正在加快建设西部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园区积极从减负、减租、降费、稳岗、科技创新等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今年一季度,园区内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开复工率达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1—5月,招商引资签约金额115.9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10块国家级牌子,目前已形成以节能环保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3+2+1”现代产业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园区积极协助企业解决用工不足、防疫物资紧缺、原材料供应困难等难题,快速兑现惠企政策资金8042万元,助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稳产达产。今年3月初,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实现100%复工复产。
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2012年获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疗大健康、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为主导的“4+1”产业体系,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8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774.6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园区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从租金减免、稳岗、贷款贴息、转产扩产等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今年一季度,园区“四上企业”已实现100%复工、复产。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成渝经济区南部核心区,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2019年,集聚企业72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5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统筹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全方位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物流、用工等方面问题,助力企业恢复生产。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钒钛金属材料产业为依托的国家级高新区,已形成以钒钛新材料为主导,钒钛机械制造、循环经济、绿色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1+4”特色产业体系。当前,正在全力推进“一区多园”和产城融合,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疫情发生以来,园区坚持防疫与经济“两手抓”,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双推进”。全区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8.3%,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73.3%。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5年获批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亚洲目前最大的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的永久会址。园区以“三星湖”为核心,布局智造岛、航空岛等六大特色产业岛,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教育金融等产业,打造“高端产业、绿色新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德阳高新区实行“一厂一策、一企一人”网格化服务,出台应对疫情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的10条政策措施,保障了2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3月底前全部复工复产。
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 2017年创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桥头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服务、教育科研等现代化服务业。2019年全区实现营业收入408.43亿元,同比增长13.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内江高新区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截至5月20日,全区企业实现复工复产率100%。
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地带,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机车制造、商用车与零部件制造、食品饮料、口腔装备材料等主导产业,入驻有韩国现代、美国百威等世界500强企业。目前,正建设“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口腔装备材料生产基地,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已引进卡瓦集团、爱齐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62家,成为国内知名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专业园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园区从出台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转产、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
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发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食品饮料和生产性服务业新“3+1”产业为主导,坚持“链式延伸、多元并重”的思路,推进产业集聚集中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现有“四上企业”10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紧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宜宾高新区坚持“防疫和发展”两不误,着眼“早严实”,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工作。
遂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2018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建设,先后入驻企业5600余家,正加快构建电路板及电子信息产业、锂电及新材料产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4大主导产业,形成“1+2+1”产业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园区创新提出“网格管理+共产党员战疫小组”模式,全力推行“线上+线下”排查方式,帮扶企业复工复产。
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2018年3月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凭借“成都区位、眉山成本”优势,正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经济发展增长极。目前已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发酵食品3大主导产业,共有企业269家。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亿元、营业收入28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120亿元。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眉山高新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复工复产企业达100%,续建项目33个,总投资123.4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130.9亿元。
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围绕建设“西部星城”目标,着力培育为卫星、航天科技配套的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2019年,园区新入驻企业119户,营业总收入522.38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园区积极开展“四大行动”,为企业复工排忧解难,确保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双保障、双胜利,工业产值逆势增长8%。
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以来,创新确立“1354”发展战略,勇担全市工业强市主战场使命,出台扶持主导产业发展“3+24”条措施、10家企业做大做强方案,大力开展“1411”招商攻坚行动,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亿元,同比增长8.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达州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正全力向达产、满产、超产迈进。
数据来源: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各高新区管委会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9日 1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