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香高速建設再提速
瀘沽湖特大橋同日取得兩大關鍵進展
項目名片
G7611西昌至香格裡拉(四川境)高速公路項目
項目概況
路線總長233.132公裡
設計時速80公裡
橋隧比73.4%
單公裡造價約2.51億元
項目進展
2022年項目正式開工
目前全線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
10月27日,西香高速瀘沽湖特大橋的建設現場,兩岸工程節點“雙喜臨門”:香格裡拉岸下橫梁完成精准吊裝,西昌岸索塔高度突破百米大關。這項承載多項“世界之最”的超級工程,在同一天取得“塔破百米”與“毫米級合龍”兩大關鍵進展,大橋建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
西香高速是四川省內由單個項目公司管理的單體投資建設體量最大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擁有九大超級工程,瀘沽湖特大橋是其中之一,橋梁全長1952米,主橋為單跨跨徑1680米的鋼桁梁懸索橋。此外,項目還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山區高速公路全地下互通(在建)——元寶樞紐地下互通、世界最長的無塔懸索橋——理塘河特大橋等世界級工程。
這座高難度的高速公路如何建得又快又好?
索塔“身高”突破百米,橫梁“懸浮”精准合龍
瀘沽湖特大橋一頭連著西昌,一頭連著香格裡拉,大橋旁邊接元寶樞紐地下互通,主路在這裡分出一條岔路,通向木裡。
既要考慮高速公路的線性布局,又要對接支線互通,瀘沽湖特大橋的選址極為苛刻。大橋橫跨臥羅河,橋面到水面落差高達500米,受地形限制,大橋被“逼”出三項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徑空間纜懸索橋、山區世界最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世界最大U型隧道錨。
建設這樣一座懸索橋,第一步是建設兩岸的索塔,它們是橋梁承重的基礎,像兩位巨人伸出手臂提著主纜,無數根吊索綁在主纜上,主纜連接橋面,將其穩穩地吊在空中。
在瀘沽湖特大橋施工現場,紅色的索塔正在一點點“長高”。10月27日,瀘沽湖特大橋西昌岸索塔高度成功突破100米,向228米的塔頂目標穩步推進。“索塔的建造方法也是全球首創。”西香高速瀘沽湖代表處相關負責人李培育介紹,該索塔採用A形索塔結構,像人體一樣,鋼管鋼箱構成“骨架”,混凝土填充成“肌肉”,融合鋼材抗拉與混凝土抗壓優勢,可有效應對山區強風、大溫差與復雜地質。
同一天,在瀘沽湖特大橋香格裡拉岸,橫梁吊裝作業正在進行,建設團隊運用“雙保險可視化空中自調節吊具”系統,如同為吊裝作業配備了“智能神經”和“靈敏關節”,使橫梁在吊裝過程中實時感知姿態、自動微調,穩穩“懸浮”於預定位置,實現毫米級合龍。僅用15天便完成近500噸橫梁的“零支架”懸臂拼裝,比傳統工藝節約一半工時。
今年完成投資超八成,“智慧大腦”助力工程提速
西香高速自2022年啟動建設,以“三橋五隧一互通”為代表的超級工程是全線的難點,也是影響建設進度的關鍵節點。“三橋”為瀘沽湖特大橋、理塘河特大橋、雅礱江特大橋,均為世界級難度。“五隧”包括西昌隧道、鹽源隧道、棉椏隧道、木裡隧道、長柏隧道,均為10公裡級超特長隧道。“一互通”指元寶樞紐地下互通,設計團隊腦洞大開,把立交“搬”到大山“肚子”裡,可為交通轉換減少繞行6.8公裡,節約用地約33畝。西香高速元寶樞紐地下互通項目經理李欣旺介紹,施工中幾乎運用了隧道工程全部施工方式及工藝工法,開挖方法多達11種,工程結構類型多達36種,堪稱隧道開挖的“工法博物館”。
“為提升建設進度,我們不僅創新工藝工法,還在全線的建設管理上引入智慧系統。”在四川西香高速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西香高速調度指揮中心。這裡是高速公路的“智慧大腦”,大屏幕上施工進度一目了然,管理人員一鍵操控無人機,隨時查看項目進度,AI助手、試驗室等多個模塊輔助,可實時同步項目建設各環節試驗數據,並對不合格情況進行倒查追溯管控。
目前,西香高速的控制性工程和重難點工程均已全部開工,全線32座隧道已全部開工建設,131座橋梁已有128座開工建設。今年,西香高速年度計劃投資115億元,目前已完成95.58億元,佔比超過80%,包括瀘沽湖特大橋在內的多個重點工程實現節點突破。
放眼全省,四川正向“建成高速公路900公裡”的年度目標沖刺,重點在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在四川“織密三州網”路網填白提質行動引領下,年內將在上述地區建成6個高速公路項目。(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