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崇州: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元業態創新結合,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5年10月30日13:3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初秋時節,在成都崇州市廖家鎮的“長河落日園”戶外營地,孩子們在河灘邊盡情嬉戲,興致盎然地參與“飛花令”游戲,家長們則圍爐煮茶、燒烤聽歌,閑暇愜意在每一處細節中流淌,呈現出都市難以觸及的慢時光。

“長河落日園”只是崇州市推進文旅產業全域全業態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崇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立足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始終把“全域旅游”作為發展文旅產業的統領,不僅形成了全域全業態聯動的良性發展格局,也讓城鄉共富的美好願景加速成為現實。

傳統文藝表演。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傳統文藝表演。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融合創新激發活力

近年來,崇州以融合破題,將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元業態創新結合,構建起全域旅游新格局。

今年國慶前夕,位於崇州市街子古鎮的華陽國志館迎來煥新開館,向世人講述著天府文化的淵源與脈絡。這是國內首家紀念常璩及《華陽國志》的主題展館,定位為“西南地區收藏地方志書最齊全的地方志專館”。以此為契機,崇州將積極撬動“文化+”與研學旅行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並打造華陽國志主題街區,創新“一部方志+一條演藝街+N個場景集群”體驗模式,推動文化體驗和街區消費無縫銜接。

作為1987版《紅樓夢》的取景地,罨畫池景區通過“我在罨畫池扮黛玉”國風妝造體驗、劇本游等創新形式,讓歷史建筑與潮流文化激情碰撞。“陸游帶你游崇州”等沉浸式文旅產品則讓游客在古街巷中體驗到詩詞朗誦、茶藝表演與市井煙火的交融之美。

來到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的“喵喵芭迪可持續好物實驗室”,擔任導購和接待任務的是一隻綠色的“貓”。通過“全息艙+智能體”,這隻名叫“喵喵芭迪”的數字貓可以互動交流、解讀文化、推介鄉村,是村裡、店裡各種好物的“推薦官”。在這裡,游客既能欣賞精美竹藝作品,也能參與制作全過程,感受匠人的巧思與技藝。這種“展示—體驗—銷售”的一體化模式,不僅讓傳統技藝真正融入生活,也實現了文化傳播與經濟效益的雙向提升,讓竹編成為崇州文旅中最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之一。這裡還建立了四川成都傳統工藝工作站,讓非遺從“技藝”變為“產業”、從“傳承”走向“潮流”。

立足“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的生態本底,以及“四山一水五分田”的鄉村格局與7000多個川西林盤,崇州打造出精品民宿、主題農庄、鄉村咖啡、后備廂集市等新產品、新場景,讓鄉村旅游成為親子郊游、研學團建、農事體驗的熱門選擇。

崇州鄉村一角。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崇州鄉村一角。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賽事經濟的蓬勃發展已成為崇州文旅的重要增長極。2025年崇州半程馬拉鬆賽事吸引了4500名跑者參與,接待游客33.34萬人次,民宿入住率超95%。此外,全國風箏邀請賽、“凡跑”百公裡挑戰賽、街子古鎮越野賽、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街舞聯賽總決賽等賽事活動為沿線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行業帶來了實質性的經濟增量。

旅游與文化、農業、體育、非遺等產業的深度融合讓崇州的文旅經濟迸發出無盡活力。

消費新場景全域開花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崇州市的游客接待量不僅領跑於成都縣市新城,還在長假前后11天內7次得到央視關注。崇州的“奔縣游”緣何如此火爆?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的持續涌現正是重要支撐。

從城區煙火到古鎮街角再到田野遠岸,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崇州正以“全域布局、全業態發展”的思路,繪就一幅可行、可感、可游的“蜀州畫境生活圖”。

作為成都市“立園滿園”(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的代表性園區之一,街子古鎮群旅游度假區通過沉浸式劇本體驗、歷史建筑更新和文化主題節慶,將古鎮從單純景點轉型為集文化、休閑、體驗於一體的度假園區。國慶期間,這裡以“音樂+古鎮”雙IP為特色,依托新開放的華陽國志館,推出東方“LIVE”演出和華陽國志沉浸式劇情演繹,受到青年群體的熱烈追捧。以“身心街安,自在十二境”為主題,街子古鎮系統推出覆蓋醫養、頤養、動養、食養、藝養、心養六大領域的康養資源,將著力構建“自然+人文+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療愈場景。

與此同時,嚴家彎灣的盆景藝術、白塔湖“果凍海”休閑旅拍、無根山徒步線路、“不二山宗”等網紅打卡地,都為不同偏好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月光市集、非遺市集、山湖集等特色市集,不僅有效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更讓大家深入感受到崇州的文化魅力。

到崇州游玩的游客。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到崇州游玩的游客。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崇州,旅游新業態已從大地延伸至天空——以四川豪芸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低空經濟業態,能為游客提供跳傘、飛行駕駛、空中游覽等多元化體驗,使旅游者得以從空中俯瞰崇州的山水田園與城市脈絡,實現了從“平面游覽”到“立體感知”的跨越。今年前7個月,該項目已接待體驗者超過8萬人次。

沒有名山大川,卻靠古鎮+林盤+街區的組合,迎合了游客對“鬆弛感”的需求和“多樣性”的喜愛﹔沒有5A景區,卻以“景區+鄉村+歷史文化場景”的搭配,滿足了游客對“性價比”的偏好和“全家行”的傾向。通過多元化、多維度、多層次的產品布局,崇州成功構建起覆蓋全地域、全時段、全齡段的旅游產品體系,掌握了縣域旅游的“流量密碼”。

近悅遠來城鄉共富

依托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園,崇州市將豐富的農業資源、優美的田園景觀與旅游業相融合,大力推動鄉村振興與文旅發展同頻共振,讓“近悅遠來,城鄉共富”的美好願景加速成為現實。

觀勝鎮“狐河營地”以森林木屋和篝火音樂會打造獨特森林生活空間﹔“不二林嵐”以“來田邊躺平”理念設置稻田躺平區,迅速成為成都生活方式代表,其“不二山宗”項目開業僅一周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量就突破千萬次﹔“梵谷民宿”則以極簡建筑融合自然,通過“民宿+文化體驗”成為“健康崇宿”代表。

圓通古鎮夜景。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圓通古鎮夜景。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些文旅項目不僅是吸引遠方游客的休閑目的地,更是讓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的鄉村發展新引擎。“長河落日園”將160畝閑置苗圃轉化為活力空間,大量雇佣本地村民,一年帶動村集體增收約400萬元﹔“狐河營地”直接帶動就業近30人,同時促進了土特產銷售和周邊餐飲民宿發展,形成“吃完烤肉住民宿”的消費閉環﹔“不二林嵐”通過整村運營,形成了“環境改善—人氣提升—收入增長”的良性循環,讓老舊鄉村重煥生機。

當前,崇州正通過系統布局,推動鄉村文旅從“點上開花”向“面上成景”轉變——林盤景區、天府酒村等建設穩步推進,竹藝村“喵喵芭迪可持續好物實驗室”將傳統竹藝與數字體驗結合,鄉村露營、田園咖啡、沉浸旅拍、非遺美食等新消費場景形成“展示—體驗—消費”的閉環,鄉村賽事、研學旅游等成為有效增量……

如今,崇州文旅不再是“景點+特產”的傳統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域全業態共生共榮、城市與鄉村深度協同的文旅發展新畫卷。(崇軒)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