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廣元: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為核心,“老有所養”的暖流已遍布城鄉每個角落

2025年10月29日17:09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老人在利州養老服務中心就餐。廣元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老人在利州養老服務中心就餐。廣元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廣元市以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為核心,通過創新舉措、解題破難,為老年人托起舒心、安心、暖心的幸福歲月——

讓每一份夕陽紅都溫暖從容

從“做飯難”到“飯上門”、從“就醫遠”到“醫到家”……沐浴在民生改善的和煦春風裡,家住利州區東壩街道新民社區的80歲老人王世群深深感受到養老服務的貼心與便利。

對於獨居的她來說,現在過的日子,擱以前根本不敢想象:步行5分鐘就能吃上便宜可口的“熱乎飯”﹔樓下的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隨時可做康復理療﹔常態化開展的義診活動為健康保駕護航。過去她總怕“老了沒人管”,現在卻常跟老姐妹炫耀:“你看咱社區這養老房,干淨又亮堂,吃飯、洗澡、娛樂啥都有,比在家還方便。”

老年人的幸福,是每個家庭心底最柔軟的牽挂,更是關乎萬千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的民生要事。近年來,廣元市以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為核心,通過創新舉措、解題破難,著力筑牢民生底線,用一份份真心、一縷縷溫情,為老年人托起舒心、安心、暖心的幸福歲月,讓每一位長者都能在細致入微的關懷中,安享歲月靜好。

政策暖心護航

筑牢長者幸福根基

在民生福祉的宏大版圖中,老年人的健康與幸福,始終是廣元市委市政府心頭的牽挂。

廣元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健全‘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廣元市委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廣元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能的決定》提出:“完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完善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政策措施”,為全市推進養老服務發展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翻開《2025年全市4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清單,事關老年人的幸福被置於突出位置:支持開展多種模式老年助餐服務,讓老年人吃上實惠的“熱乎飯”﹔實施“天府銀齡行動”,引導老年人展現桑榆擔當……

隨著《廣元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廣元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等系列政策的出台,該市已逐步通過建章立制,為探索更主動、更優化的服務機制創造了有利條件,營造了良好氛圍,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具體行動中,廣元市大力推動養老服務擴容提質,扎實做好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探訪關愛、居家上門服務等“入戶工程”。加快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新建一批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與老年助餐點﹔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撤並部分農村敬老院,升級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並全部實現縣級直管﹔打造一批示范性養老機構,提高護理型床位佔比,增強復合型開放式服務能力,推動專業化服務向居家和社區延伸。多措並舉、多管齊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逐步形成。

溫情守護加碼

讓“老有所養”既有溫度也有質感

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廣元市常住人口222.5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63.23萬人,佔比28.42%﹔65歲及以上老年人46.65萬人,佔比20.97%,人口老齡化呈現規模大、增速快、程度深的顯著特征。

在社會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的當下,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便利、更舒適、更幸福,成為廣元市積極探索的服務方向。

10月22日11時20分,位於利州區南河街道體育場社區的老年助餐點已熱鬧起來,老人們陸續走進餐廳,准備享用美味的午餐。

咸燒白、燒蹄花、素炒黃瓜、冬瓜雞湯等熱氣騰騰的餐食,被整齊地擺放在餐台上,老人們有序排隊,挑選自己心儀的菜肴。

“這裡的飯菜很合我的口味,價格還實惠,我們都喜歡來這裡吃飯。”84歲的譚清懷邊吃著可口的飯菜,邊開心地說。

體育場社區老年助餐點於2023年6月完成升級改造后正式對外開放。年滿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此就餐可享受每頓3元補貼,早餐補貼后3元/頓、午餐補貼后12元/頓、晚餐補貼后7元/頓。每日高峰時段,這裡就餐人數多達100人。

像這樣的老年助餐點,廣元市目前共有40個,覆蓋轄區14%的鄉鎮(街道),所有助餐點均實施老年人補貼政策。今年以來,已惠及全市5000余名老年人。

除了助餐服務,該市還在適老化改造方面下足功夫。

增設便於老年人出入的坡道、扶手,配備“易鍵呼”,加裝防滑墊、洗浴椅、移動馬桶、床旁扶手……自9月起,廣元市民政局為全市1961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智能適老化改造。

“床邊加上了護欄和抓杆,如廁區和洗浴區也安裝了扶手,現在我在家裡住著不僅方便,也更加安全了。”改造完成后,78歲的仇坤林欣喜地說。

適老化改造是打造老年宜居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四五”期間,廣元市對1366個城鎮老舊小區實施了改造,增設電梯1000余部﹔市城區完成31個公共廁所的適老化改造﹔為1147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為符合條件的2.12萬戶獨居老年人家庭安裝了聯網型獨立感煙火災報警器。通過一系列舉措,切實改善了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環境,讓他們能夠在宜居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這些,僅僅是廣元市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

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方面,該市一方面強化老年人社會救助工作,以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生活救助為基礎,不斷健全老年人社會救助制度。目前,已將12.26萬名困難老年人納入城鄉低保范圍,每月發放低保金2861萬元﹔將6944名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每月發放基本生活費539萬元。另一方面,持續推動養老服務設施擴容升級。目前,全市共有74家養老機構提供7569張養老床位,7個縣(區)均已成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同時,6個省級老年助餐示范網絡、15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遍布城鄉,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如今,在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裡,老人們相聚在一起娛樂、閱讀,臉上時常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敬老院內,老人們跟著護工做手指操、下圍棋,日子過得輕鬆愜意﹔在居家失能老年人家中,家庭醫生團隊定期上門,免費為其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放眼當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老有所養”的暖流已遍布城鄉每個角落,“養老”又“享老”的幸福圖景正徐徐展開……

銀發微光聚力

激活“銀齡反哺”良性循環

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更要老有所為。

如今在廣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走進老年大學,續寫人生華章。他們在求知求樂中學以致用,或投身鄉村振興一線傳授技藝,或走進校園關愛青少年成長,用智慧與溫情向社會傳遞銀發正能量。

9月中旬,廣元市老年大學迎來了秋季開學季。當日上午8時30分,懷揣著對新學期的憧憬,學員們神採奕奕地踏入校門。

在書法教室裡,老師手握毛筆,從起筆、行筆到收筆,逐字示范講解,學員們俯身臨摹,墨香四溢﹔舞蹈教室內,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舒展身姿,邁步間盡顯風採﹔聲樂課堂上,學員們跟著老師逐句練習發聲,悠揚的歌聲透過窗戶,飄向校園每個角落……

“剛退休在家的時候,心裡空蕩蕩的。來了老年大學后,不僅學會了書法,還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都過得充實又開心。”65歲的雷代昌笑著說。

2025年秋季學期,廣元市老年大學開設了健身氣功、聲樂、書法、繪畫等30多門課程,其中新增了水彩、非洲鼓等6門課程,以新鮮有趣的教學內容吸引更多老年人走進課堂。據統計,秋季學期在校學員人數近180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00余人次。

更讓人欣喜的是,老年大學不僅是“老有所樂”的陣地,更成為“老有所為”的起點。作為廣元市老年大學“天府銀齡行動”志願服務分隊的其中一員,雷代昌常常帶著在書法班學到的技能,走進社區、學校、廣場、公園等地,開展文化惠民志願服務活動,“能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幫助別人的能力,我覺得特別有價值。”

“天府銀齡行動”是四川省今年3月啟動的老年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組建省、市、縣、鄉鎮(社區)四級志願服務隊伍,組織老年人參與鄉村振興、青少年關愛等服務。廣元市將“天府銀齡行動”納入民生實事,並把該項行動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鄉村振興、科教興國、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戰略相結合,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更多領域,全面推動拓面升級、提質增效。

目前,全市共有“天府銀齡行動”志願服務隊伍53支。今年以來,平台注冊銀齡志願者人數1627人,累計開展活動240場次,受益群眾5000余人次。

“我們雖然從原來的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干勁和熱情從未減退。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讓我們更有能力去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天府銀齡行動’為我們搭建起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的退休生活更具意義和價值。”從事教育工作33年的銀齡志願者王艷君,如今經常走進鄉村學校支教,她的話道出了許多銀齡志願者的心聲。

從老年大學的“求知求樂”到“天府銀齡行動”的“發光發熱”,廣元市正以實實在在的舉措,搭建“老有所樂”的大舞台,拓寬“老有所為”的新路徑。老年人在享受社會關懷的同時,用智慧與溫情反哺社會,形成“社會關愛老人、老人服務社會”的良性循環,為城市發展注入溫暖而持久的“銀發動能”。(趙雪洋)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