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阿壩州:“石榴籽”工程持續織密幫困助弱關愛保障網

人民網記者 王波
2025年09月22日11:5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四川省副省長、阿壩州委書記徐芝文(中)在福利院與兒童共進午餐。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四川省副省長、阿壩州委書記徐芝文(中)在福利院與兒童共進午餐。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這個家早就撐不下去了!”鬆潘縣進安鎮牟尼溝村村民尚機扎西激動地說道。

七年前,妻子突發腦梗癱瘓在床,兩個女兒尚且年幼,尚機扎西這個藏族漢子一度覺得“天塌了下來”。9月20日,走進他的家門,窗明幾淨的藏式小院裡,大女兒從大學郵寄回來的書信擺放在客廳的顯眼位置,妻子安靜地坐在幫扶干部送來的輪椅上晒太陽,尚機扎西也剛剛結束公益性崗位的工作回到家中——這一幅重獲新生的溫馨畫面,正是阿壩州“石榴籽”工程幫困助弱行動最真實的寫照。

若爾蓋縣民政局進村宣傳“石榴子”工程相關政策。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若爾蓋縣民政局進村宣傳“石榴子”工程相關政策。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今年3月,四川省阿壩州正式啟動群眾工作“石榴籽”工程幫困助弱行動,通過網格員逐戶上門排查、精准識別困難群眾,多部門聯合會商、量身定制幫扶方案,建立起一套“主動發現—精准施策—全程跟蹤”的閉環幫扶機制。該機制全面、精准地覆蓋全州8類困難群眾,尤其針對家庭必要支出超過收入80%的2705戶“支出型”困難家庭,精准制定並落實4562項幫扶措施,初步形成了分層分類、多元參與的大救助、大幫扶工作新格局。

用腳步丈量民情: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

基層民政網格員賈華扎西至今仍清晰記得第一次走進赤真家中的情景。由於妻子不慎被熱油嚴重燙傷,家中欠下7萬元醫療債務,曾經經營茶樓的赤真失去了往日的精氣神,家庭生計陷入停滯。原本計劃翻修的房屋被迫擱置,過冬的取暖物資也隻准備了一半。提起未來的生活,他總是不自覺地皺緊眉頭。“那時候他的眼神是木的,就像被大雪壓彎的格桑花。”賈華扎西回憶道。

通威集團捐贈儀式。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通威集團捐贈儀式。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這樣的現實困境,催生了“石榴籽”工程的誕生。四川省副省長、阿壩州委書記徐芝文在調研中深切感受到:“很多群眾並非缺乏致富意願,而是一場大病、一次意外,就讓他們跌入困境。”為此,全州動員1.2萬名基層干部和網格員,歷時3個月,對12萬困難群眾的“地毯式”摸排。在州民政局智慧民政信息平台上,一組數據清晰勾勒出幫扶的“靶心”:因病致困佔45.21%,因殘致困佔8.1%,因學致困佔8.83%,因災致困佔0.6%,其他原因致困佔37.3%。這些動態數據,為精准幫扶提供了堅實的決策依據。

用真情破解難題:一戶一策的暖心答卷

尚機扎西一家生活的轉變,源於“幫困助弱”行動的精准施策與扎實推進。駐村幫扶干部通過連續摸排與蹲點,迅速響應需求:為長期臥床的妻子協調送來輪椅,為成績優異卻家境困難的兩個女兒申請“雨露計劃”助學金和優秀學生激勵基金。“幫扶不是填表交差,而是要看清他們碗裡缺什麼、鍋裡少什麼。”駐村干部卡卓機這樣說道。

社工為敬老院老人修建指甲。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社工為敬老院老人修建指甲。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紅原縣赤真一家的情況,更是一場跨部門協力的“暖心救援”。為籌集其妻子的治療費用,龍日鎮干部職工涌躍捐款,縣民政局落實臨時救助9280元,衛健部門提供大病救助19075元,紅十字會援助2000元……當總計13135元的救助資金到位時,赤真將潔白的哈達系在每一位干部頸間,動情地說:“你們比親兄弟還要親!”

這樣的溫情故事,正在雪域高原不斷延續:在汶川縣,張華林因罹患淋巴癌醫療支出超過16萬元,民政局迅速將其全家6人納入兜底保障,發放臨時救助37120元,科農局將其納入監測戶並將醫療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內,教育局、紅十字會等部門還為孩子爭取助學金5000余元﹔在小金縣,譚雪梅確診胃腺癌,自付費用超4萬元,縣鄉兩級立即啟動“綠色通道”,將其全家納入農村低保,並追加臨時救助10672元﹔在若爾蓋縣,看卓學突發肝癌,民政、科農、衛健、教育多部門聯動,迅速落實低保政策、提高醫療報銷比例,發放臨時救助27840元、產業扶持2萬元、大病救助13493元及教育激勵金2000元。“物質+服務”救助模式,托舉起一個個困難家庭走向希望的曙光。

用創新織密保障:從雪中送炭到授人以漁

在四川永鑫勞務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裡,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趙明偉正熟練地操作壓濾機。通過金川縣“石榴籽”工程提供的“一幫一”電工技能培訓,他不僅考取了電工証,更從一名普通電工成長為車間骨干。“剛畢業時很迷茫,如今靠技能站穩了腳跟!”他話語中洋溢著自信。這套“技能培訓+就業對接”模式,已讓全州4038余人次接受培訓,培訓后就業率超60%。

汶川縣開展同心護航活動。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汶川縣開展同心護航活動。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更令人振奮的,是一場跨越千裡的“愛心接力”。州民政局與州慈善總會共同設立“愛潤阿壩”幫困助弱慈善基金,得到廣東、浙江等對口支援省市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截至目前,已整合慈善款物2245萬元,資助項目涵蓋淨土金葉、冷水魚養殖、敬老助老、護苗行動等多個領域,僅針對困難學生,就發放助學善款132.59萬元,覆蓋644名學生,有效減輕了群眾的教育負擔。政府與社會愛心力量的有機結合,正為困難群眾注入持續希望。

用制度守護長效:讓溫暖永遠在線

記者在走訪中見到一份特別的“銷號清單”:納波家的化療費通過“大病救助綠色通道”,13920元應急救助款次日到賬﹔楊忠洪家的低保金次月即上調至每人1930元/月﹔郎色家的兩個孩子順利入職浙江企業,“定向就業”一舉改變家庭命運。此外,阿壩州還推出“愛潤阿壩﹒童享陽光”夏令營、“浙裡阿壩石榴花·藏羌少年新長征”研學等活動,帶領困境兒童走出大山、開闊眼界﹔建立“發現+護送入住”機制,動員38名孤寡老人、15名孤困兒童入住民政服務機構,實現從物質保障到精神關懷的全方位幫扶。

社工為老年人慶祝生日。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社工為老年人慶祝生日。阿壩州民政局供圖

民生保障沒有終點,隻有一次又一次為人民奔赴的新起點。阿壩州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持續織密困難群眾關愛保障網。”

下一步,阿壩州將全力構建“四位一體”主動發現網絡,通過網格員每周敲門行動、年度全覆蓋摸排、線上線下自主申報、部門數據互推等機制,確保困難群眾“一個不落”﹔完善“四步聯動”精准幫扶體系,依托智慧民政平台智能畫像、雙線核查確認、聯席會商施策、分級限時辦結等流程,實現幫扶措施“精准到戶”﹔健全“四維管控”銷號管理機制,通過滿意度評估、動態跟蹤、過渡銷號、持續監測等閉環措施,推動幫扶工作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一時幫扶”到“長效賦能”的根本轉變。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