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與藍天的新約定

人民網成都9月4日電 (記者宋豪新、郭瑩)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閱兵儀式。當天上午,當殲-16D、殲-20、殲-20A、殲-20S、殲-35A組成的殲擊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畫面出現,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所”)會議室裡掌聲雷動,觀看者眼中溢滿驕傲與自豪。
成都所研究員鐵鈺嘉目光緊隨屏幕上掠過天空的殲-20隱身重型戰斗機,不由自主地紅了眼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語氣激動,“我既為國家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感到振奮,更為自己能參與其中不辱使命感到自豪。”
十年前,鐵鈺嘉也曾與閱兵活動結緣——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近200架飛機組成的空中梯隊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當中就有成都所研發的機型。“當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作為新人隻參與了部分輔助性的工作。”鐵鈺嘉說,十年后舉行的這場閱兵活動,於她而言感受截然不同,“這十年當中,我見証中國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歷程,自己也隨之成長。看到親自參與研發的產品精彩亮相,內心無比踏實。”
“跟飛機對話”,是鐵鈺嘉這些年養成的習慣。每次由她參與研發的飛機執行演訓任務前,她都會輕輕撫摸這些飛機,在機身旁溫柔叮囑。她把這些飛機視為自己的孩子,“對它們有期待,也充滿信心,自己的娃娃永遠是最乖的!”
鑄就國之重器,年輕人顯擔當。作為成都所成長起來的中堅力量,鐵鈺嘉沉浸於這份事業給她帶來的成就感。“我將繼續發揮所學所能,為祖國的航空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產飛機制造產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研發人員的創新領航,更少不了能工巧匠的匠心筑夢。在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飛機電纜首席操作技師李玲鈺就是這樣的一名“巧匠”。二十多年來,她全情投入飛機線束制造,為一架又一架飛機搭建起精密的“神經網絡”。
飛機線束制造,是通過完成各類規格不一的線纜連接,為飛機各功能系統輸送信號與電能,這項活路考驗手藝,需要操作人員下好“繡花”功夫。
“飛機所用的電纜規格超百種,每種尺寸、鍍層各不相同,有的粗如拇指,有的則細如發絲。有些規格的電纜互相之間差距甚至在毫厘之間。”李玲鈺說,她的工作,就是准確無誤地識別和定位每一組電纜線和裝配件,精准定位每一根電纜線束所在的位置,完成連接和安裝。
“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李玲鈺常以此教導徒弟,在她看來,這項需要在數百倍顯微鏡下操作的工作必須堅持嚴苛的精度把控,因為“一丁點錯誤都會讓整個飛機系統癱瘓”。
因為表現出色,李玲鈺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日復一日的重復工序非但沒讓她感到倦怠,相反,她對這份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每當看著自己參與制造的飛機沖上雲霄,感覺‘巴適得板’!”這位來自四川巴中的川妹子豪邁地表示,“我將以專業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續寫與藍天的新約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