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養老、園區裡托育,“一老一小”服務除了便捷還需重視啥?丨活力中國調研行
9月5日一早,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付丹開車把3歲的兒子翰翰送到天驕托育園,然后來到公司打卡上班,“托育園距離公司不到一公裡,上班送來下班接走,非常方便。”
同一天,在成都市金牛區,72歲的許新建5分鐘就走到了營門口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經常來這裡練習書法,以筆會友,就在家門口。”

成都市金牛區營門口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老人在練習書法。
連日來,“活力中國調研行”四川主題採訪活動相繼走進成都、瀘州採訪,發現兩地推出諸多精細供給服務,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裡,用心用情用力為“一老一小”撐起朝夕美好,讓養老育幼觸手可及。
打破養老院“圍牆”
服務中心嵌入街道社區,提供精准多元養老服務
3年多前,營門口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還是一座僅接收全托老人的傳統養老院。如今,經過升級改造,已成為集老人照料、社區食堂、托管托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開放式”養老空間,與社區生活有聲有色地融為一體。
打破傳統養老院的“圍牆”,成都市金牛區將這裡打造成輻射營門口街道全轄區的養老服務“樞紐”。
在服務中心門口的電子屏上,清晰展示著轄區2.5萬余名60歲以上老人的信息,並對400余名特殊困難老人的需求進行重點標注,精准服務一目了然。長壽食坊、銀齡醫館、養老用品體驗區等5大功能區劃分明確,觀影、理發、閱讀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從用餐供給到休閑娛樂,全方位覆蓋老人生活需求。
93歲的張玉芹在服務中心住了兩年了,幾乎每天下午,她都會和同寢室的老友一起打麻將,有時也會到理療室做理療,還喜歡在茶水吧喝茶。
“這裡是老人的會客廳,也是社區居民的共享空間。”服務中心負責人高敏說,目前,服務中心有33張全托床位,已全部滿員,日托老人有近10位,還有不少臨時托管老人。此外,每天還有大量社區老人前來休閑娛樂,享受用餐、就醫等服務。服務中心面向兜底托養老人每月收費1200元到3000元不等,自理老人吃住護理全包每月收費3500元。
服務中心的普惠價格受到居民點贊。在食堂公示欄上,清晰標注了餐價:午餐15元,晚餐10元。除了堂食,服務中心還為附近社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採訪組了解到,近年來,成都市累計投入超過3.15億元,已建成以服務中心為代表的130余個街道級嵌入式養老綜合體。“我們還把周邊商戶、醫院、學校都‘拉進來’,為轄區老年人提供精准化、多元化養老服務。”金牛區民政局養老科副科長王夢婷說。
園區裡建起托育園
解決職工子女“照料難”、企業“留人難”等問題
“現在黏我得很,中午要我抱著才睡得著。”9月5日上午,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天驕托育園裡,1歲多的源源從滑梯滑下來,舉著小手跑向托育師沈彥宏。
源源是托育園裡年齡最小的小朋友,去年9月入園時才五個多月,他的媽媽王學鈴就在托育園隔壁一家物流公司上班,有時候王學鈴加班來晚了,沈彥宏就帶著源源玩耍,親手將源源交給媽媽后,自己再下班回家。
“隻管早晚送和接,上班時間大人完全不用操心帶孩子的問題。”王學鈴說,有了托育園,“帶孩子上班、陪娃娃回家”已成為園區裡不少職工家長的習慣。

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天驕托育園裡,孩子們在吃飯。
從開園就在這裡工作的韓鳳平,不僅是托育師,還是孩子家長。“我們家住得遠,每天往返很麻煩,但孩子又需要照顧。”韓鳳平說,園區安排有宿舍,她把兒子也帶進了托育園,解決了回家遠、帶娃難的雙重問題。
“我們有3個班,60名娃娃,年齡從1歲到3歲不等,家長都是園區裡的職工。”天驕托育園園長靳歡介紹,根據園區絕大多數職工上下班時段,托育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等多種服務。“我們按照不同年齡段分班,並制定不同的托育課程和菜譜。”靳歡說,針對園區面積大、企業分布廣的問題,在上下學期間會提供擺渡車服務,滿足園區職工個性化需求。
托育服務是解決生育后顧之憂的關鍵環節。天驕托育園於2023年2月開園,是瀘州首家“園區模式”托育園,也是該市首批普惠托育示范項目。在這裡,入園娃娃每月隻需繳納200元托育費和450元生活費。
四川瀘州白酒產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黃彬介紹,托育園採取園區管委會提供閑置用房、園區企業集資開辦、引進專業機構、接受屬地監管的園區普惠辦托模式,主要為園區職工子女及周邊社區近2萬人提供托育服務,有效解決了企業職工子女“照料難”、企業人才“留人難”等問題。
瀘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熊維平告訴採訪組成員,截至今年8月底,瀘州市共有普惠托育機構352家,佔托育機構總數的96.70%﹔每千人口托位4.6個,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建設任務。
川觀新聞記者 陳昊 杜杰 攝影 趙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